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文献研究综述分析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行政审批 | 第24页 |
2.1.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24-25页 |
2.1.3 海事政务窗口 | 第25页 |
2.1.4 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再造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2.2.1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6-28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30页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现状及分析 | 第31-39页 |
3.1 当前厦门海事窗口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31-34页 |
3.1.1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3.1.2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的基本特点 | 第32-33页 |
3.1.3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3页 |
3.1.4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发展遇到的瓶颈 | 第33-34页 |
3.2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2.1 政务窗口管理流程效率不高 | 第34页 |
3.2.2 政务窗口管理流程运行不顺畅 | 第34页 |
3.2.3 政务窗口管理流程重复 | 第34-35页 |
3.3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9页 |
3.3.1 政务窗口职能定位不够清晰 | 第35页 |
3.3.2 人力资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 第35-36页 |
3.3.3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考评机制 | 第36页 |
3.3.4 政务窗口制度管理模式薄弱 | 第36-37页 |
3.3.5 电子政务应用程度不高 | 第37页 |
3.3.6 协同政务程度有待提高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内外政府流程再造的借鉴和启示 | 第39-44页 |
4.1 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借鉴和启示 | 第39-40页 |
4.1.1 英国“一站式”服务 | 第39页 |
4.1.2 美国“无缝隙政府” | 第39-40页 |
4.1.3 澳大利亚的联接中心 | 第40页 |
4.2 国内政府流程再造的借鉴和启示 | 第40-42页 |
4.2.1 顺德行政服务中心模式 | 第40-41页 |
4.2.2 宁波的行业联合审批模式 | 第41-42页 |
4.3 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再造的启示 | 第42-44页 |
4.3.1 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度 | 第42页 |
4.3.2 推广电子政务运用 | 第42-43页 |
4.3.3 激发干部职工活力 | 第43页 |
4.3.4 确定新的窗口运行模式 | 第43-44页 |
第5章 厦门海事政务窗口管理流程再造问题的建议 | 第44-51页 |
5.1 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流程再造 | 第44-45页 |
5.1.1 确定窗口流程再造的目标 | 第44页 |
5.1.2 形成流程再造的制度框架 | 第44-45页 |
5.1.3 确立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 | 第45页 |
5.2 推进窗口信息化管理 | 第45-47页 |
5.2.1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45-46页 |
5.2.2 信息化管理的推广运用 | 第46页 |
5.2.3 创造性地构建“信息系统生命树”的基础模型 | 第46-47页 |
5.3 深化窗口服务的内涵,拓展窗口服务的外延 | 第47-48页 |
5.3.1 确立标准化服务模式 | 第47页 |
5.3.2 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 | 第47-48页 |
5.3.3 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保障体系 | 第48页 |
5.4 引入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 | 第48-49页 |
5.4.1 加强窗口监管制度的建设 | 第48-49页 |
5.4.2 创新性地引进窗口服务披露机制 | 第49页 |
5.4.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 第49页 |
5.5 流程再造的成果 | 第49-51页 |
5.5.1 程序优化促使流程高效 | 第49-50页 |
5.5.2 加强流程的集成功能 | 第50页 |
5.5.3 流程再造进一步推进“三化”建设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