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政府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的基本问题 | 第10-19页 |
2.1 信息化的涵义 | 第10页 |
2.2 政府审计的涵义 | 第10-11页 |
2.3 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的要求 | 第11-14页 |
2.3.1 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要求 | 第11-12页 |
2.3.2 对内部审计过程和方法的要求 | 第12-13页 |
2.3.3 对内部审计结果质量和价值的要求 | 第13页 |
2.3.4 对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的要求 | 第13-14页 |
2.4 政府审计信息化的意义 | 第14-19页 |
2.4.1 信息化可提高审计信息系统部署的灵活性 | 第15-16页 |
2.4.2 信息化可提高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可用性 | 第16页 |
2.4.3 信息化可提高接入审计信息系统的便捷性 | 第16页 |
2.4.4 信息化可提高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 第16-17页 |
2.4.5 信息化可提高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性 | 第17-18页 |
2.4.6 信息化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 第19-26页 |
3.1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 第19-21页 |
3.1.1 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 第19-20页 |
3.1.2 信息化辅助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第20-21页 |
3.2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2.1 缺乏胜任的计算机审计人才 | 第21页 |
3.2.2 审计的法规和准则不完善 | 第21-22页 |
3.2.3 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 | 第22页 |
3.2.4 审计软件的实用性不强 | 第22页 |
3.2.5 缺乏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要求与研究 | 第22-23页 |
3.2.6 对审计质量的管理不完善 | 第23页 |
3.3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3.3.1 信息技术方面 | 第24页 |
3.3.2 审计人员方面 | 第24页 |
3.3.3 审计准则方面 | 第24-26页 |
第4章 国外政府审计信息化的经验借鉴 | 第26-29页 |
4.1 国外政府审计信息化的实践 | 第26页 |
4.2 国外审计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第5章 对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 第29-38页 |
5.1 迎接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的挑战 | 第29-30页 |
5.1.1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 第29页 |
5.1.2 审计资源的有限性 | 第29页 |
5.1.3 审计模式的约束性 | 第29页 |
5.1.4 审计系统及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9-30页 |
5.2 适应信息化对政府审计的要求 | 第30-33页 |
5.2.1 促进公共财政运行安全和绩效 | 第30-31页 |
5.2.2 为公共财政提供信息化审计支撑 | 第31-33页 |
5.3 架构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体系 | 第33-34页 |
5.3.1 以审计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 | 第33页 |
5.3.2 以数据接口为核心的系列国家标准 | 第33页 |
5.3.3 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国家审计准则 | 第33-34页 |
5.3.4 以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为指南 | 第34页 |
5.4 落实实现政府审计信息化的举措 | 第34-38页 |
5.4.1 树立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新理念 | 第34页 |
5.4.2 科学制定审计计划 | 第34-35页 |
5.4.3 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审计系统 | 第35-36页 |
5.4.4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36-37页 |
5.4.5 健全完善审计现场管理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