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6页 |
1.1.1 光源与照明 | 第9-13页 |
1.1.2 智能照明 | 第13-14页 |
1.1.3 智慧学习灯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关于学习灯的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照明的视觉及非视觉功能 | 第19-31页 |
2.1 人眼视觉系统 | 第19-22页 |
2.1.1 人眼结构 | 第19-20页 |
2.1.2 视网膜感光细胞及其功能 | 第20-21页 |
2.1.3 视觉成像原理及其描述 | 第21-22页 |
2.2 人眼非视觉系统 | 第22-24页 |
2.2.1 非视觉生物效应 | 第23页 |
2.2.2 视网膜蓝光危害 | 第23-24页 |
2.3 影响视觉和非视觉效应的光照特性 | 第24-30页 |
2.3.1 视觉照明特性 | 第26-27页 |
2.3.2 非视觉照明特性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自然光对人体非视觉生物效应影响量化分析 | 第31-41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31-35页 |
3.1.1 实验测试方案 | 第31-32页 |
3.1.2 实验测试环境 | 第32页 |
3.1.3 实验测量结果 | 第32-35页 |
3.2 光生物效应评价模型 | 第35-38页 |
3.2.1 昼夜刺激(Circadian Stimulus)评价模型 | 第35-37页 |
3.2.2 a_(cv)(节律影响因子)评价模型 | 第37页 |
3.2.3 B/P评价模型 | 第37-38页 |
3.3 测量结果 | 第38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智慧学习灯的双向学习模型建立 | 第41-48页 |
4.1 健康照明 | 第41-43页 |
4.2 照明的人体工效学 | 第43-45页 |
4.3 双向学习模型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智慧学习灯的功能设计 | 第48-58页 |
5.1 智慧学习灯的功能集介绍 | 第48-49页 |
5.2 智慧学习灯的功能定义及描述 | 第49-51页 |
5.2.1 功能业务层 | 第49-50页 |
5.2.2 数据存储层 | 第50页 |
5.2.3 网络层 | 第50-51页 |
5.3 智慧学习灯的系统设计 | 第51-56页 |
5.3.1 智慧学习灯系统硬件结构 | 第51-54页 |
5.3.2 智慧学习灯系统流程 | 第54-55页 |
5.3.3 智慧学习灯功能流程描述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