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储能的插电式城市客车动力系统设计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1.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分类 | 第12-13页 |
1.2.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 复合储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混合动力汽车储能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外混合动力复合储能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工作内容 | 第18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动力系统构型及参数匹配 | 第20-30页 |
2.1 动力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 第20-24页 |
2.1.1 主要动力系统构型对比 | 第20-22页 |
2.1.2 插电式动力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 第22-24页 |
2.2 整车对动力系统的需求 | 第24页 |
2.3 关键总成参数匹配与选型 | 第24-29页 |
2.3.1 驱动电机 | 第24-26页 |
2.3.2 辅助动力单元(APU) | 第26-28页 |
2.3.3 储能系统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复合储能系统参数匹配 | 第30-37页 |
3.1 不同构型复合储能 | 第30-32页 |
3.1.1 电池电容直接并联 | 第30页 |
3.1.2 电池端双向DC/DC并联 | 第30-31页 |
3.1.3 电容端双向DC/DC并联 | 第31页 |
3.1.4 优化的电池端双向DC/DC并联 | 第31-32页 |
3.2 复合储能参数匹配 | 第32-36页 |
3.2.1 超级电容选型及参数匹配 | 第32-34页 |
3.2.2 动力电池选型及参数匹配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电气系统与通讯网络 | 第37-41页 |
4.1 动力主回路 | 第37-39页 |
4.2 CAN通讯网络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基于复合储能的控制策略 | 第41-47页 |
5.1 控制软件系统 | 第41-42页 |
5.2 整车控制策略设计 | 第42-44页 |
5.2.1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43页 |
5.2.2 基于瞬时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43页 |
5.2.3 基于全局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43页 |
5.2.4 基于能耗最优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43-44页 |
5.3 复合储能控制模式 | 第44-46页 |
5.3.1 混合动力模式 | 第45页 |
5.3.2 纯电动模式 | 第45页 |
5.3.3 智能模式切换 | 第45-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动力系统应用测试 | 第47-55页 |
6.1 关键部件测试 | 第47-48页 |
6.1.1 驱动电机测试 | 第47-48页 |
6.1.2 发电机测试 | 第48页 |
6.2 整车道路工况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48-54页 |
6.2.1 总体运行数据 | 第48-49页 |
6.2.2 驱动电机运行数据 | 第49-51页 |
6.2.3 辅助动力单元运行数据 | 第51-52页 |
6.2.4 复合储能系统运行数据 | 第52-53页 |
6.2.5 电动附件运行数据 | 第53-5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