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农村社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论文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论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农村社区 | 第16页 |
2.1.2 社会组织 | 第16-17页 |
2.1.3 农村社会组织 | 第17页 |
2.1.4 社区治理 | 第17-18页 |
2.2 社区治理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18页 |
2.2.2 公民参与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 | 第19页 |
2.2.4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 第19页 |
2.3 农户参与社区治理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 第19-22页 |
2.3.1 宏观因素影响作用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2.3.2 微观因素影响作用机理分析 | 第20-22页 |
3. 农村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3.1 安徽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3.1.1 安徽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总体情况 | 第22页 |
3.1.2 农村社会组织构成 | 第22-24页 |
3.1.3 农村社会组织现存问题 | 第24-25页 |
3.2 安徽省农村社区治理情况 | 第25-28页 |
3.2.1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 第25-28页 |
3.2.2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优缺点分析 | 第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4. 农户参与社区治理现状的调查 | 第30-37页 |
4.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4.1.1 调研样本区域特征 | 第30页 |
4.1.2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4.2 农户参与社区治理情况 | 第31-34页 |
4.2.1 农户对社区治理的认知 | 第31-32页 |
4.2.2 农户参与社区治理情况 | 第32-33页 |
4.2.3 农户参与社会组织意愿及动机 | 第33-34页 |
4.2.4 社会组织影响力 | 第34页 |
4.3 农户社区归属感 | 第34-35页 |
4.4 政府政策支持程度 | 第35-36页 |
4.4.1 农户对当前政府提供服务的评价 | 第35页 |
4.4.2 农户对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农户参与社区治理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7-42页 |
5.1 变量含义界定 | 第37-38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38页 |
5.3 因子分析 | 第38-39页 |
5.4 农户组织化参与社区治理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5.4.1 模型阐述 | 第39-40页 |
5.4.2 模型解释 | 第40-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