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0-13页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1页
        1.2.3 研究的框架结构第11-13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9页
        1.3.1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研究第13-14页
        1.3.2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类的研究第14-15页
        1.3.3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研究第15-16页
        1.3.4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及评估体系的研究第16-19页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理论分析第19-25页
    2.1 地方政府债务内涵与分类第19-20页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内涵与分类第20-22页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相关理论第22-25页
        2.3.1 古典经济学派的债务有害论第22页
        2.3.2 新经济学派债务有益论第22-23页
        2.3.3 经济转轨时期债务无影响论第23-25页
第3章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概况分析第25-34页
    3.1 新常态经济的表现第25-28页
        3.1.1 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第25-26页
        3.1.2 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常态第26-27页
        3.1.3 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第27-28页
        3.1.4 国家治理改善的新常态第28页
    3.2 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28-34页
        3.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及趋势分析第28-30页
        3.2.2 地方政府债务来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30-31页
        3.2.3 地方政府债务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31-32页
        3.2.4 地方政府债务用途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32-33页
        3.2.5 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趋势总体分析第33-34页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及风险评估分析第34-49页
    4.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基本框架第34-35页
    4.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第35-40页
        4.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6页
        4.2.2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第36-40页
        4.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第40页
    4.3 各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实证分析第40-49页
        4.3.1 各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数据测定第40-43页
        4.3.2 各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结果分析第43-49页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机制分析第49-53页
    5.1 经济体制方面第49页
        5.1.1 市场化改革尚不成熟第49页
        5.1.2 金融机构运作管理不规范第49页
    5.2 财政体制方面第49-50页
        5.2.1 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弊端重重第49-50页
        5.2.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第50页
        5.2.3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第50页
    5.3 债务管理机制方面第50-51页
        5.3.1 债务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第50-51页
        5.3.2 债务预警控制机制空缺第51页
        5.3.3 债务清偿机制不规范第51页
    5.4 行政管理机制方面第51-53页
        5.4.1 债务监管体系不完善第51页
        5.4.2 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任免方式不合理第51-52页
        5.4.3 地方政府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第52-53页
第6章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第53-59页
    6.1 积极完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性分权第53-54页
        6.1.1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服务市场第53页
        6.1.2 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第53页
        6.1.3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第53-54页
        6.1.4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PPP模式第54页
    6.2 稳步推进财税改革,规范分税制体制第54-56页
        6.2.1 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理顺财政关系第54页
        6.2.2 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第54-55页
        6.2.3 完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全方位转移支付制度第55页
        6.2.4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第55-56页
    6.3 积极推进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债务风险第56-57页
        6.3.1 确保新预算法的实施力度,加强预算管理第56页
        6.3.2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第56页
        6.3.3 规范地方政府偿债机制,预防偿付风险第56-57页
    6.4 强化行政管理力度,规范债务管理第57-59页
        6.4.1 完善债务监督管理体系,丰富监管手段第57页
        6.4.2 规范绩效管理评价机制,控制债务风险第57页
        6.4.3 探索责任追究机制,实行终身责任制第57-58页
        6.4.4 建立债务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第58-5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页
    7.2 创新点与不足第59-60页
    7.3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件 1: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素调研问卷第65-69页
附件 2:MATLAB软件测层次分析法权重数据第69-70页
附件 3:各省基础数据表 1第70-71页
附件 4:各省基础数据表格 2第71-72页
附件 5:各省单一指标红绿灯预警体系表 1第72-74页
附件 6:各省单一指标红绿灯预警体系表 2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下一篇:我国现行地方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莱芜市地税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