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隐性担保下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风险成因 | 第15-17页 |
2.1.1 财政体制 | 第15页 |
2.1.2 预算软约束 | 第15-16页 |
2.1.3 中央与地方博弈 | 第16页 |
2.1.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第16-17页 |
2.2 风险及预警分析 | 第17-19页 |
第3章 我国财税体制及地方债务的变迁 | 第19-28页 |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史沿革 | 第19-23页 |
3.1.1 计划经济时期 | 第19-20页 |
3.1.2 改革开放(1978-1994) | 第20-21页 |
3.1.3 分税制(1994-) | 第21-23页 |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 第23-26页 |
3.2.1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及规模状况 | 第23-26页 |
3.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最新进展 | 第26-28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 第28-31页 |
4.1 金融风险 | 第28页 |
4.2 信用风险 | 第28-29页 |
4.3 道德风险 | 第29-31页 |
第5章 中央政府隐性担保的理论基础 | 第31-38页 |
5.1 单一制与联邦制 | 第31-32页 |
5.2 博弈模型 | 第32-34页 |
5.2.1 模型的假设 | 第33-34页 |
5.2.2 模型的结论 | 第34页 |
5.3 广国投破产 | 第34-38页 |
第6章 基于改进的KMV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8-48页 |
6.1 基本模型 | 第38-39页 |
6.2 模型改进 | 第39-41页 |
6.3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6.4 财政收入及投资支出的估计 | 第41-44页 |
6.4.1 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6.5 政府债务的估计 | 第44-45页 |
6.6 违约概率 | 第45-46页 |
6.7 结论 | 第46-48页 |
第7章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48-52页 |
7.1 法国 | 第48-49页 |
7.2 日本 | 第49-50页 |
7.3 英国 | 第50-51页 |
7.4 总结 | 第51-52页 |
第8章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8.1 完善地方政府发债机制 | 第52-53页 |
8.2 明确不同层级政府责任 | 第53页 |
8.3 完善PPP模式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