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喹啉废水的来源 | 第9-11页 |
1.1.1 喹啉废水的来源 | 第9页 |
1.1.2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 第9-10页 |
1.1.3 喹啉废水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喹啉废水的处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喹啉废水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喹啉废水生物处理现状 | 第14-20页 |
1.3.1 生物降解原理 | 第14-15页 |
1.3.2 生物降解技术发展 | 第15-18页 |
1.3.3 喹啉降解菌的选育 | 第18页 |
1.3.4 喹啉的降解途径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2.2.1 喹啉降解菌株的驯化、分离及鉴定 | 第23-26页 |
2.2.2 喹啉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3 微生物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4 喹啉降解菌的活化 | 第28-29页 |
2.2.5 氨氮、硝氮的测定 | 第29-31页 |
2.2.6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7 胞内酶、胞外酶制备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32-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5页 |
3.1 喹啉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鉴定 | 第35-37页 |
3.1.1 优势菌种的驯化、分离 | 第35-36页 |
3.1.2 优势菌种的鉴定 | 第36-37页 |
3.2 喹啉降解菌的生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3.2.1 喹啉降解菌株生长规律的研究 | 第37-38页 |
3.2.2 投菌量对喹啉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温度对喹啉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pH对喹啉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外加碳源对喹啉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喹啉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43-45页 |
3.3.1 降解菌对喹啉的耐受范围 | 第43-44页 |
3.3.2 喹啉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44-45页 |
3.4 喹啉降解菌的活化条件及其对喹啉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1 活化时间对喹啉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初始浓度对喹啉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喹啉降解过程中C、N的变化 | 第48-51页 |
3.5.1 氨氮浓度随着喹啉降解的变化 | 第48-49页 |
3.5.2 硝氮浓度随着喹啉降解的变化 | 第49-50页 |
3.5.3 TOC含量随着喹啉降解的变化 | 第50-51页 |
3.6 喹啉降解过程中酶量及催化活性的变化 | 第51-55页 |
3.6.1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52页 |
3.6.2 胞内酶与胞外酶酶量在喹啉降解过程的变化 | 第52-53页 |
3.6.3 胞内酶与胞外酶催化活性在喹啉降解过程的变化 | 第53-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4.1 小结 | 第55-56页 |
4.2 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