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逆转过程及成因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过程第12-13页
        1.2.2 自然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第13页
        1.2.3 人为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工作流程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工作流程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2.1 地理位置第19-20页
    2.2 地质地貌第20页
    2.3 气候水文第20页
    2.4 植被土壤第20-21页
    2.5 社会经济条件第21-23页
第3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23-29页
    3.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3.2 遥感解译与数据分析第24-26页
        3.2.1 解译方法第24页
        3.2.2 遥感监测分类体系第24-25页
        3.2.3 图像处理、质量控制与精度分析第25-26页
        3.2.4 遥感数据分析第26页
    3.3 气象数据的处理第26-27页
    3.4 野外调研第27-29页
第4章 逆沙漠化景观格局过程第29-43页
    4.1 毛乌素沙地逆沙漠化景观过程第29-36页
        4.1.1 景观格局变化第29-33页
        4.1.2 景观斑块个数变化第33-34页
        4.1.3 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变化第34-35页
        4.1.4 景观最大斑块指数变化第35-36页
    4.2 石窑湾及周边逆沙漠化景观过程第36-43页
        4.2.1 景观格局变化第36-38页
        4.2.2 景观斑块个数变化第38-39页
        4.2.3 景观斑块平均面积的变化第39-40页
        4.2.4 景观最大斑块指数的变化第40-43页
第5章 自然因素第43-61页
    5.1 温度第43-45页
        5.1.1 温度年变化第43-44页
        5.1.2 温度季节变化第44-45页
    5.2 大气水分第45-47页
        5.2.1 大气水分年变化第45-46页
        5.2.2 大气水分季节变化第46-47页
    5.3 太阳辐射第47-48页
        5.3.1 日照时数年变化第47页
        5.3.2 日照时数季节变化第47-48页
    5.4 风能环境第48-57页
        5.4.1 风速第49-55页
        5.4.2 输沙势的变化第55-57页
    5.5 不同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第57-58页
    5.6 气候变化与逆沙漠化关系的结论与讨论第58-61页
第6章 人为因素第61-65页
    6.1 人口增长与经济活动第61-62页
    6.2 生态政策及其成效第62页
    6.3 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第62-64页
    6.4 人为因素小结第64页
    6.5 沙漠化逆转成因之间的关系第64-6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件1 治沙工程调查问卷(村民满意度调查)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延川县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污染研究
下一篇:喹啉降解菌的筛选及活化条件对喹啉降解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