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1 钙信号及其钙结合蛋白 | 第9-11页 |
1.1 钙信号 | 第9-10页 |
1.2 钙结合蛋白 | 第10-11页 |
2 CBL及其互作蛋白激酶家族 | 第11-15页 |
2.1 CBL家族 | 第11-14页 |
2.1.1 CBL的结构 | 第11-12页 |
2.1.2 CBL的定位及分类 | 第12-14页 |
2.2 CIPK家族 | 第14-15页 |
3 CBL与CIPK抗逆性机理 | 第15-20页 |
3.1 盐胁迫下CBL-CIPK的作用 | 第16-18页 |
3.2 低钾胁迫CBL-CIPK的作用 | 第18-20页 |
4 CRISPR/Cas编辑系统 | 第20-22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水稻OsCBL5基因敲除株系的获得 | 第24-40页 |
1 引言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 材料 | 第25页 |
2.2 试剂 | 第25-26页 |
2.2.1 培养基配方 | 第25-2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3.1 构建Cas9/gRNA敲除表达载体 | 第26-27页 |
3.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OsCBL5基因敲除转基因苗 | 第27-30页 |
3.2.1 诱导水稻的愈伤种子 | 第27-28页 |
3.2.2 农杆菌的培养及其悬浮菌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3 共培养及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29页 |
3.2.4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和生根培养 | 第29页 |
3.2.5 转基因苗的水培 | 第29-30页 |
3.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与鉴定 | 第30-32页 |
3.3.1 引物设计 | 第30页 |
3.3.2 SDS法提取水稻的DNA | 第30-31页 |
3.3.3 PCR扩增及程序 | 第31-32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4.1 水稻Cas9/gRNA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4.2 T_0代转基因苗的获得 | 第32-34页 |
4.3 T_0代转基因苗的阳性鉴定 | 第34-35页 |
4.4 T_0代转基因苗的纯合体鉴定 | 第35-38页 |
5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水稻OsCBL5基因敲除株系对盐的耐受性 | 第40-47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2.2 试剂和配方 | 第4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2.3.1 种子预处理 | 第41页 |
2.3.2 琼脂平板法分析OsCBL5敲除株系对NaCl的盐耐受性 | 第41-42页 |
2.3.3 水培法分析OsCBL5敲除株系对盐的耐受性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3.1 OsCBL5敲除株系对100mM NaCl盐耐受性分析 | 第42-43页 |
3.2 OsCBL5敲除株系对150mM NaCl盐耐受性分析 | 第43-44页 |
3.3 水培法研究OsCBL5敲除株系7d幼苗对盐的耐受性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水稻OsCBL5基因敲除株系T_0代的表型和农艺性状调查 | 第47-53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2 栽培方法 | 第47页 |
2.3 T_0代敲除纯合突变株的表型观察 | 第47-48页 |
2.4 T_0代敲除纯合突变株农艺性状的调查标准与方法 | 第48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3.1 T_0代敲除纯合突变株的表型观察 | 第48-50页 |
3.2 T_0代敲除纯合突变株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