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1 研究背景第15-27页
   ·国内外牧草种子生产现状第16-18页
     ·国外牧草种子生产现状第16-17页
     ·国内牧草种子生产现状第17-18页
   ·牧草种子生产研究进展第18-27页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第18-19页
     ·行距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第19页
     ·播种量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第19-20页
     ·施肥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第20-24页
     ·除杂管理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第24页
     ·收获时间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第24-25页
     ·牧草种子形成发育生理研究第25-27页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1页
   ·研究内容第28-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行距对老芒麦种子生产能力和光合效益的影响第31-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试验地概况第32页
   ·试验材料及设计第32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2-33页
     ·枝条性状第32-33页
     ·花序性状第33页
     ·产量性状第33页
     ·光合指标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48页
   ·行距对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第34-39页
     ·行距对分蘖数及生殖枝比例的影响第34页
     ·行距对生殖枝高度、直径的影响第34页
     ·行距对花序数量性状的影响第34-36页
     ·行距对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第36页
     ·行距与各性状参数相关性分析第36-39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鲜草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分析第39-45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第39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第39-41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第41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第41-43页
     ·行距水平的两两比较第43页
     ·栽培年限水平的两两比较第43-45页
   ·行距对老芒麦光合指标及光合效益影响分析第45-48页
     ·行距对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行距对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第46页
     ·行距对蒸气压亏缺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6-47页
     ·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指标的关系第47页
     ·光合速率与光合效益的相关性第47-48页
 3 讨论第48-52页
   ·行距对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第48-49页
   ·行距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鲜草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分析第49-50页
   ·行距对老芒麦光合指标及光合效益影响分析第50-52页
第三章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生产能力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第52-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试验地概况第53页
   ·试验材料及设计第53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53-56页
     ·枝条性状第53-54页
     ·穗部性状第54页
     ·产量性状第54-55页
     ·活力指标第55-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72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产量影响的分析第56-62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第二年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分析第56-59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不同年份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59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三年产量影响的分析第59-62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活力的影响第62-66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第62-63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千粒重与发芽力的影响第63-64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的影响第64-66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其物质基础的影响第66-72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发芽力、活力指数的影响第66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种皮致密性的影响第66-67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营养物质的影响第67-69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种子活性物质的影响第69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与种子活力参数的相关分析第69-7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2-76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产量的影响第72-73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及活力的影响第73-74页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及其物质基础的影响第74-76页
第四章 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第76-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试验地概况第77页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77-78页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78-79页
   ·数据分析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91页
   ·苗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第79-86页
     ·苗期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第79-80页
     ·苗期混施组合对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第80-82页
     ·苗期混施组合对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第82-83页
     ·苗期混施组合对杂草的影响第83-86页
   ·拔节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和构件组成的影响第86-91页
     ·拔节期混施对株高与叶、茎性状的影响第86-87页
     ·拔节期混施对花序性状及数量的影响第87页
     ·拔节期混施对根系性状与数量的影响第87-88页
     ·拔节期混施对杂草种类及数量的影响第88-89页
     ·拔节期混施对种群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第89-90页
     ·肥料、除草剂与生物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第90-9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91-94页
   ·苗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长及杂草的影响第91-92页
   ·拔节期肥药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和构件组成的影响第92-94页
第五章 施肥时期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第94-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试验地概况第95页
   ·试验材料及设计第95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95-96页
   ·数据处理第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鲜草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第96-98页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枝条性状及草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第98页
   ·肥源与不同年限老芒麦枝条性状及干草产量的相关分析第98-100页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多重比较第100页
   ·施肥与栽培年限对老芒麦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第100-102页
   ·肥源与不同年限花序性状及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第102-10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04-106页
第六章 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第106-11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7-108页
   ·试验地概况第107页
   ·试验材料及设计第107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07页
   ·数据处理第107-10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8-111页
   ·老芒麦种子发育时期与落粒的关系第108-109页
   ·老芒麦落粒数、落粒率与发育时间的关系第109-110页
   ·老芒麦落粒性与产量性状关系第110-111页
 3 讨论第111-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1 结论第113-114页
 2 特色与创新点第114页
 3 研究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图第128-13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132-134页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等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下一篇:巫山淫羊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