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缩略词索引 | 第13-14页 |
| 1 引言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2.1 D2D通信系统研究 | 第16-17页 |
| 1.2.2 D2D系统中结合社交的资源分配与最优化研究 | 第17-18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2 匹配理论与结合社交的D2D通信 | 第20-35页 |
| 2.1 匹配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 2.1.1 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 | 第20-21页 |
| 2.1.2 匹配理论的分类 | 第21-25页 |
| 2.1.3 匹配理论中的延迟接受算法 | 第25-27页 |
| 2.2 D2D通信关键技术与社交特性 | 第27-31页 |
| 2.2.1 D2D通信的关键技术 | 第27-28页 |
| 2.2.2 社交特性 | 第28-31页 |
| 2.3 结合社交网络的D2D技术与应用 | 第31-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结合社交的D2D配对和功率分配策略 | 第35-50页 |
| 3.1 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 3.1.1 信道模型 | 第36-37页 |
| 3.2 问题规划 | 第37-39页 |
| 3.3 给定功率分配时的D2D配对算法 | 第39-41页 |
| 3.4 给定D2D配对时的功率分配算法 | 第41-44页 |
| 3.5 结合社交的D2D配对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4-45页 |
| 3.6 性能评估 | 第45-48页 |
| 3.6.1 功率分配策略的性能 | 第46-47页 |
| 3.6.2 JSDPPA算法的性能 | 第47-4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4 基于能效的联合资源分配的社交增强匹配算法设计 | 第50-70页 |
| 4.1 系统模型 | 第51-53页 |
| 4.1.1 信道模型 | 第52页 |
| 4.1.2 社交关系强度模型 | 第52-53页 |
| 4.2 问题规划 | 第53-54页 |
| 4.3 给定资源复用时的功率分配算法 | 第54-59页 |
| 4.3.1 单个D2D-CUE对的最优功率策略求解 | 第55-57页 |
| 4.3.2 基于Dinkelbach的迭代功率分配算法 | 第57-59页 |
| 4.4 D2D对和CUES偏好列表建立算法 | 第59-62页 |
| 4.4.1 D2D对一方的偏好 | 第60页 |
| 4.4.2 CUE方的偏好 | 第60-61页 |
| 4.4.3 双方偏好列表建立算法 | 第61-62页 |
| 4.5 基于能效的联合资源分配的社交增强匹配算法 | 第62-64页 |
| 4.6 性能评估 | 第64-69页 |
| 4.6.1 算法特性 | 第64-65页 |
| 4.6.2 仿真结果 | 第65-6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