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 | 第11-12页 |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 第12-15页 |
1.2.1 生物法 | 第13页 |
1.2.2 化学沉淀法 | 第13-14页 |
1.2.3 膜分离法 | 第14-15页 |
1.2.4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1.2.5 氧化还原法 | 第15页 |
1.2.6 吸附法 | 第15页 |
1.3 吸附剂 | 第15-18页 |
1.3.1 矿物吸附剂 | 第16页 |
1.3.2 有机吸附剂 | 第16-17页 |
1.3.3 碳质吸附剂 | 第17-18页 |
1.4 磁性材料 | 第18-20页 |
1.4.1 磁性纳米材料的类型 | 第18页 |
1.4.2 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8-20页 |
1.4.3 磁性复合材料在吸附重金属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Fe_3O_4@PPy/PPy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Pb(Ⅱ)吸附性能 | 第22-42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Fe_3O_4@PPy/PPy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页 |
2.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2.2.4 吸附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5 吸附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40页 |
2.3.1 Fe_3O_4@PPy/PPy磁性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7-31页 |
2.3.2 氧化剂Fe~(3+)和APS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3 Fe_3O_4@PPy/PPy磁性复合材料对Pb(Ⅱ)吸附性能 | 第33-39页 |
2.3.4 吸附剂的循环再生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ZnFe_2O_4/rGO/PAA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54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3.2.2 ZnFe_2O_4/PAA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3.2.3 ZnFe_2O_4/rGO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3.2.4 ZnFe_2O_4/rGO/PAA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5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4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3.1 TEM分析 | 第47页 |
3.3.2 XRD分析 | 第47-49页 |
3.3.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3.3.4 TG分析 | 第50-51页 |
3.3.5 VSM分析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ZnFe_2O_4/rGO/PAA对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4-6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4.3.1 溶液pH对Pb(Ⅱ)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接触时间对Pb(Ⅱ)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3 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58-59页 |
4.3.5 吸附等温线模型研究 | 第59-62页 |
4.3.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62-63页 |
4.3.7 吸附剂的再生研究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5-66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