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警察公共关系概述和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1 警察公共关系概述 | 第18-21页 |
2.1.1 公共关系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3 警察公共关系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4 警察公共关系的职能 | 第20页 |
2.1.5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2.2.1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 | 第21-23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州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5-41页 |
3.1 广州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况 | 第27-29页 |
3.2 广州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3.2.1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欠缺 | 第29-31页 |
3.2.2 与媒体沟通的积极性欠缺 | 第31-33页 |
3.2.3 警民关系融洽度欠缺 | 第33-34页 |
3.2.4 警察公共关系专门机构欠缺 | 第34-35页 |
3.3 广州市警察公共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3.3.1 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对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不够重视 | 第35-36页 |
3.3.2 个别民警素质不高影响广州公安形象 | 第36-37页 |
3.3.3 平等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 第37-38页 |
3.3.4 全警公关的理念尚未普及 | 第38-40页 |
3.3.5 处理警察危机能力较弱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 第41-49页 |
4.1 国内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1-47页 |
4.1.1 美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1-42页 |
4.1.2 英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2-44页 |
4.1.3 新加坡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4-45页 |
4.1.4 法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5-46页 |
4.1.5 香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 | 第46-47页 |
4.2 国内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47-49页 |
4.2.1 组织机构的健全,职责明确 | 第47页 |
4.2.2 优化日常警务中的服务品质 | 第47-48页 |
4.2.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力度 | 第48页 |
4.2.4 提高警察的职业素养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加强广州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 | 第49-55页 |
5.1 加强警察公共关系机构体系和制度建设 | 第49页 |
5.2 强化警察公共关系理念,营造全警公关氛围 | 第49-50页 |
5.3 实现警察角色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树立警察良好形象 | 第50-51页 |
5.4 提高应对公共关系危机的能力,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化解机制 | 第51-52页 |
5.5 完善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52页 |
5.6 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 | 第52-53页 |
5.7 构建警察违纪违法预警机制 | 第53页 |
5.8 改善执法环境,增强对正当执法警员的保护力度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1 | 第59-61页 |
附录 2 | 第61-63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