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感知过载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2 问题提出第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1 理论意义第14页
        1.3.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框架第16-18页
2 文献回顾第18-38页
    2.1 社交媒体中的过载第18-21页
        2.1.1 信息过载第18-19页
        2.1.2 社交过载第19-20页
        2.1.3 系统功能过载第20-21页
    2.2 社交媒体倦怠第21-29页
        2.2.1 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与维度第21-23页
        2.2.2 社交媒体倦怠的测量第23-24页
        2.2.3 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第24-27页
        2.2.4 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结果第27-29页
    2.3 线上控制感第29-32页
        2.3.1 控制感的概念第29页
        2.3.2 控制感的维度与测量第29-30页
        2.3.3 控制感的相关研究第30-32页
    2.4 心理弹性第32-33页
        2.4.1 心理弹性的概念第32页
        2.4.2 心理弹性的维度与测量第32-33页
    2.5 理论基础第33-38页
        2.5.1 资源损耗理论第33-34页
        2.5.2 个人与环境匹配的压力模型第34-36页
        2.5.3 压力与应对的交互模型第36-38页
3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第38-47页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8-46页
        3.1.1 感知过载与社交媒体倦怠第38-40页
        3.1.2 感知过载与线上控制感第40-42页
        3.1.3 线上控制感与社交媒体倦怠第42-44页
        3.1.4 线上控制感在感知过载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第44-45页
        3.1.5 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第45-46页
    3.2 研究模型第46-47页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47-53页
    4.1 问卷设计第47-48页
    4.2 变量测量第48-50页
        4.2.1 信息过载的测量第48页
        4.2.2 社交过载的测量第48页
        4.2.3 系统功能过载的测量第48-49页
        4.2.4 线上控制感的测量第49页
        4.2.5 社交媒体倦怠的测量第49页
        4.2.6 心理弹性的测量第49-50页
    4.3 小样本分析第50-52页
        4.3.1 信度分析第50-51页
        4.3.2 效度分析第51-52页
    4.4 数据收集第52-53页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53-78页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3-56页
        5.1.1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第53-54页
        5.1.2 样本行为学特征分析第54-56页
    5.2 信度分析第56-58页
    5.3 效度分析第58-62页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8-61页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61-62页
    5.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62页
    5.5 相关分析第62-63页
    5.6 方差分析第63-71页
        5.6.1 人口统计变量的方差分析第64-67页
        5.6.2 样本行为学特征变量的方差分析第67-71页
    5.7 假设检验第71-77页
        5.7.1 感知过载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第71-72页
        5.7.2 感知过载对线上控制感的影响第72-73页
        5.7.3 线上控制感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第73-74页
        5.7.4 中介效用的检验第74-76页
        5.7.5 调节效用的检验第76-77页
    5.8 假设检验结果第77-7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8-84页
    6.1 研究结论第78-79页
        6.1.1 感知过载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第78页
        6.1.2 线上控制感的中介作用第78-79页
        6.1.3 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第79页
    6.2 理论贡献第79-80页
    6.3 管理启示第80-82页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8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际整车车货匹配平台的模式选择与优化
下一篇:基于快速控制原型的6-DOF机械臂轨迹跟踪无模型自适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