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日对比视角下中国高等广告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章 中日广告与广告教育发展溯源第14-26页
 第一节 中国广告教育与广告发展交互的30年第14-22页
  一、1979-1982寂寂无声的哑剧时代第14-16页
  二、1983-1992 高等广告教育初体验第16-17页
  三、1993-1999 广告教育在裹挟中潜行第17-19页
  四、2000 至今眼花缭乱的新局面第19-22页
 第二节 日本广告发展概况第22-26页
  一、日本广告发展历程第22-24页
  二、日本广告的新格局第24-26页
第二章 中日广告教育的形态第26-42页
 第一节 中国高等广告教育的形态第26-33页
  一、广告教育现有的模式第26-27页
  二、广告教育面临的环境第27-29页
  三、广告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第二 节 日本广告教育的形态第33-42页
  一、日本广告教育的形式第34-38页
  二、日本模式出现的原因第38-39页
  三、中日广告教育交流与融合第39-42页
第三章 日本广告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第42-58页
 第一节 日本广告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第42-47页
  一、适当开展广告培训第42-44页
  二、引入仿真企业机制第44-45页
  三、重视广告终身教育第45-47页
 第二节 建立生态平衡的新型广告教育模型第47-58页
  一、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第47-48页
  二、推动教育社会化进程第48-54页
  三、加快课程体制的完善第54-57页
  四、促进资源整合的实现第57-58页
第四章 安徽师范大学广告学科教育发展模式第58-67页
 第一节 开设精品课程突出特色定位第58-60页
  一、艺术课程——美的文化第58-59页
  二、文学课程——汉字文化第59页
  三、外语课程——商业文化第59-60页
 第二节 三条理论轴线汇聚知识能量第60-62页
  一、广告学、经济学、传播学——构建理论框架第60-61页
  二、管理学、心理学、文学——丰富学科背景第61页
  三、美术设计、摄影、作品赏析——强化广告执行第61-62页
 第三节 延展教学空间 拓宽专业视野第62-67页
  一、形式上的延伸——转换课堂形态第62-63页
  二、内容上的拓展——广泛参与实践第63-64页
  三、方式上的转换——情景化教学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字号品牌营销的传播模型建构研究
下一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集团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