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1.1 “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概述 | 第10-11页 |
1.1.1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 第10页 |
1.1.2 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 第10-11页 |
1.2 “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1-12页 |
1.2.2 “探究—研讨”理论 | 第12页 |
1.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2-13页 |
1.2.4 发现学习理论 | 第13页 |
1.2.5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三步导学法”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1 文献法 | 第14页 |
2.2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2.3 实验法 | 第14页 |
2.4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第15-33页 |
3.1 实验课“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第15-23页 |
3.1.1 构建实验课“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 第15-16页 |
3.1.2 实验对象及其特点 | 第16页 |
3.1.3 实验时间 | 第16页 |
3.1.4 实验教材 | 第16页 |
3.1.5 实验课教学案例 | 第16-21页 |
3.1.6 教学效果 | 第21-23页 |
3.2 新授课“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第23-33页 |
3.2.1 构建新授课“三步导学法”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 第23-25页 |
3.2.2 实验对象 | 第25页 |
3.2.3 实验时间 | 第25页 |
3.2.4 实验教材 | 第25页 |
3.2.5 教学案例 | 第25-30页 |
3.2.6 教学效果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教学反思 | 第33-36页 |
4.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 第33页 |
4.2 合理的组建生物学习小组 | 第33页 |
4.3 科学的设计学案 | 第33-36页 |
4.3.1 学案应遵守的“十原则” | 第33-35页 |
4.3.2 学案应遵循的“五要求”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附录1: “三步导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情况调查表 | 第38-39页 |
附录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对比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