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1.1.1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德沃金司法裁判理论与司法能动主义概述 | 第23-29页 |
2.1 德沃金的司法裁判理论 | 第23-25页 |
2.1.1 法律原则论 | 第23-24页 |
2.1.2 法律解释论 | 第24-25页 |
2.2 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 | 第25-28页 |
2.2.1 司法能动主义的概念与特点 | 第26页 |
2.2.2 法律实用主义对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支持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德沃金的司法裁判理论与司法能动主义的比较研究 | 第29-36页 |
3.1 宪法解释 | 第29-31页 |
3.1.1 原意解释的困境 | 第29-30页 |
3.1.2 宪法的道德解释 | 第30-31页 |
3.2 疑难案件中的司法能动主义 | 第31-33页 |
3.2.1 法哲学领域的疑难案件 | 第31-32页 |
3.2.2 隐含法律对司法能动主义的制约 | 第32-33页 |
3.3 司法能动主义与权利命题 | 第33-35页 |
3.3.1 权利命题的提出 | 第33页 |
3.3.2 司法能动主义与权利命题的冲突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德沃金对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的集中批判 | 第36-48页 |
4.1 德沃金与波斯纳的论战 | 第36-40页 |
4.1.1 道德理论的争论 | 第36-38页 |
4.1.2 波斯纳对法律确定性的怀疑 | 第38-40页 |
4.2 核心性要素的批判——自由裁量权的认定 | 第40-42页 |
4.2.1 自由裁量权 | 第40页 |
4.2.2 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中的自由裁量权 | 第40-42页 |
4.2.3 德沃金视野下的自由裁量权 | 第42页 |
4.3 关键性要素的批判——先例原则的适用 | 第42-45页 |
4.3.1 先例原则 | 第43页 |
4.3.2 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对先例原则的超越 | 第43-44页 |
4.3.3 德沃金对先例原则的维护 | 第44-45页 |
4.4 其他要素的批判——“政策”的适用 | 第45-47页 |
4.4.1 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对“政策”的适用 | 第45-46页 |
4.4.2 德沃金对实用主义“政策”的改造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对德沃金对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批判的思考 | 第48-58页 |
5.1 德沃金与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的一致性 | 第48-50页 |
5.1.1 同一传统社区内的一致性 | 第48-49页 |
5.1.2 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对法律不确定性的消解 | 第49-50页 |
5.2 法律确定性的丧失? | 第50-52页 |
5.2.1 法律确定性基础的丧失 | 第50-51页 |
5.2.2 对法律确定性的误读 | 第51-52页 |
5.3 寻求“唯一正确之解” | 第52-55页 |
5.3.1 法律答案存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 第52-54页 |
5.3.2“未完全统一的理论”与唯一正确之解 | 第54-55页 |
5.4 德沃金对实用主义进路下司法能动主义批判对我国的启示 | 第55-57页 |
5.4.1 司法能动主义与中国式的能动司法 | 第55-56页 |
5.4.2 司法能动主义和德沃金的法律理论对我国审判工作的指导意义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