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1、关于“让学”概念的研究 | 第11页 |
| 2、关于不同学习阶段“让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 第11-13页 |
| 3、关于“让学”策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概述 | 第16-26页 |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与“让学”策略 | 第16-17页 |
| 1、“让学”概念界定 | 第16页 |
| 2、“让学”策略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的具体内容 | 第17-20页 |
| 1、让学生深入了解并解读课堂教学目标 | 第17-18页 |
| 2、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从“思考”到“反思”的学习过程 | 第18-19页 |
| 3、构建全新的课堂师生关系,创建民主教学氛围 | 第19-20页 |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的理论依据与思想资源 | 第20-23页 |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20页 |
| 2、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22页 |
| 4、多元智能理论 | 第22-23页 |
| (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的重要意义 | 第23-26页 |
| 1、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3页 |
|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23-24页 |
| 3、学科发展的需要 | 第24-26页 |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的调查分析 | 第26-35页 |
| (一)调查对象与目的 | 第26页 |
| (二)调查内容与过程 | 第26-27页 |
|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35页 |
| 1、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教学目标及活动开展情况 | 第27-29页 |
| 2、教学内容设置及课时分配情况 | 第29-30页 |
| 3、师生互动情况和课堂教学方法 | 第30-32页 |
| 4、学生课堂自学、评价情况及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 第32-33页 |
| 5、“让学”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情况 | 第33-34页 |
| 6、学生及教师对“让学”策略运用的反应 | 第34-35页 |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 1、前置学习不充分 | 第35-36页 |
| 2、合作学习不到位 | 第36-38页 |
| 3、课堂评价不到位 | 第38页 |
| 4、教师能力不匹配 | 第38-39页 |
| (二)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 1、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组织管理能力 | 第39-40页 |
| 2、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难以配合教师引导 | 第40-41页 |
|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策略运用的方法 | 第41-51页 |
| (一)多法激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 第41-43页 |
| 1、激发兴趣 | 第41-42页 |
| 2、导学释疑 | 第42-43页 |
| (二)尊重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 | 第43-46页 |
| 1、前置学习 | 第43-45页 |
| 2、自学反馈 | 第45-46页 |
| (三)构建团队,让学生同伴互助 | 第46-48页 |
| 1、合作学习 | 第46-47页 |
| 2、展示分享 | 第47-48页 |
|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自主发展 | 第48-51页 |
| 1、分层训练 | 第48-49页 |
| 2、适时评价 | 第49-50页 |
| 3、总结反思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一 | 第57-59页 |
| 附录二 | 第59-62页 |
| 附录三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