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3-18页
        (一)科研成为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第13-14页
        (二)科研绩效评价成为高校教师成长的必要环节第14-15页
        (三)现有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第15-17页
        (四)科学计量学相关理论为科研评价提供了新途径第17-18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1页
        (一)研究目的第18-19页
        (二)研究意义第19-21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21-24页
        (一)高校教师第21页
        (二)科研绩效第21-23页
        (三)量化评价第23-24页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8页
        (一)研究方法第24-26页
        (二)论文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综述第28-54页
    一、文献来源第28-41页
    二、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第41-45页
    三、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原则和策略研究第45-46页
    四、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第46-48页
    五、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反思研究第48-50页
    六、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研究第50-54页
第三章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的理论依据第54-89页
    一、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内涵第54-60页
    二、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要素、结构、功能第60-62页
    三、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原则第62-66页
    四、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方法第66-73页
    五、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研究方式第73-89页
第四章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第89-119页
    一、数据来源第90-101页
        (一)已有研究成果第90-92页
        (二)专家意见第92-93页
        (三)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第93-101页
    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适切性第101-102页
        (一)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的优势第101-102页
        (二)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科研绩效量化评价不足及其改进第102页
    三、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02-119页
        (一)指标体系构建内容第102-103页
        (二)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第103-113页
        (三)指标体系构建结果第113-114页
        (四)指标体系验证第114-115页
        (五)指标体系解释与说明第115-119页
第五章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优化模型第119-141页
    一、粗糙集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第120-123页
        (一)决策系统第121页
        (二)决策表第121-122页
        (三)等价关系第122页
        (四)约简与核第122-123页
    二、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挖掘流程第123-139页
        (一)数据来源第123-124页
        (二)数据预处理第124-132页
        (三)属性约简第132-134页
        (四)关联规则提取第134-138页
        (五)规则分析第138-139页
    三、研究结果第139-141页
第六章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改进策略第141-152页
    一、提高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的认识与地位第141-142页
        (一)理性认识高校科研绩效量化评价第141-142页
        (二)正确认识量化评价与同行评价有机融合第142页
    二、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第142-144页
        (一)树立发展性理念第142-143页
        (二)树立有机性理念第143-144页
        (三)树立系统性理念第144页
    三、合理使用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指标第144-147页
        (一)建立评价指标要素数据库第144页
        (二)采用综合性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第144-146页
        (三)分层分类选择评价指标第146-147页
    四、构建高校教师科研绩效量化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第147-150页
        (一)建设高校教师科研绩效数据平台第148页
        (二)恰当应用多种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第148-149页
        (三)引入可视化分析技术第149-150页
    五、科研绩效评价与学校整体规划相一致第150-152页
        (一)学校各方人员共同参与第150-151页
        (二)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第151页
        (三)制定系统的科研绩效量化评价方案第151页
        (四)保持评价持续性第151-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152-155页
    一、研究结论第152-153页
    二、研究创新点第153页
    三、研究展望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0页
附录第170-19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改革研究--以西部C省为例
下一篇:人学视域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