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宽带低副瓣阵列天线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天线阵综合法研究历程与现状第17页
        1.2.2 馈电网络研究历程与现状第17-19页
    1.3 内容安排与主要工作第19-20页
第二章 阵列天线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第20-38页
    2.1 直线阵辐射原理第20-23页
        2.1.1 均匀直线阵第21-23页
        2.1.2 不等幅等间距边射直线阵第23页
    2.2 低副瓣阵列天线重要指标第23-26页
        2.2.1 零点位置第23-24页
        2.2.2 主瓣宽度第24-25页
        2.2.3 阵列天线副瓣第25页
        2.2.4 方向性系数第25-26页
    2.3 泰勒综合法第26-33页
        2.3.1 线源的等副瓣理想空间因子第26-29页
        2.3.2 泰勒方向图第29-30页
        2.3.3 泰勒天线的电流幅度分布第30-32页
        2.3.4 泰勒综合法的设计准则第32-33页
    2.4 matlab程序分析第33-36页
        2.4.1 泰勒综合法程序分析第33-34页
        2.4.2 程序正确性验证第34页
        2.4.3 64 单元阵列分析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脊波导馈电网络理论与设计第38-64页
    3.1 定向耦合器重要指标第38-40页
    3.2 波导耦合理论第40-47页
        3.2.1 小孔耦合理论第40-42页
        3.2.2 相位叠加第42-43页
        3.2.3 多孔耦合第43-47页
    3.3 脊波导理论第47-50页
        3.3.1 脊波导理论分析第47-48页
        3.3.2 脊波导的等效电路分析第48-50页
    3.4 阵列天线馈电方式第50-52页
        3.4.1 并联馈电第50-51页
        3.4.2 串联馈电第51页
        3.4.3 脊波导馈电网络的拓扑结构第51-52页
    3.5 脊波导定向耦合器的设计第52-59页
        3.5.1 耦合器的设计第53-55页
        3.5.2 孔间距对耦合器的影响第55-56页
        3.5.3 脊波导T型结设计第56-59页
        3.5.4 脊波导面转换结构设计第59页
    3.6 脊波导馈电网络整体结构仿真第59-61页
    3.7 脊波导-微带线过渡设计第61-62页
    3.8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阵列天线设计与分析第64-80页
    4.1 Wilkinson功分器基本原理第64-70页
        4.1.1 不等分Wilkinson功分器第65-66页
        4.1.2 微带功分器的损耗第66页
        4.1.3 微带功分器单元设计第66-67页
        4.1.4 多级功分网络设计第67-70页
    4.2 印刷偶极子天线设计第70-75页
        4.2.1 电偶极子基本理论第70-73页
        4.2.2 印刷偶极子天线第73-75页
    4.3 阵列分析第75-78页
        4.3.1 各单元激励分布第75-76页
        4.3.2 阵列方向图第76-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5.1 本文总结第80页
    5.2 研究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OFDM系统调制器及收发前端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蓝墨云平台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