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7页 |
1.2.1.1 国外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1.2 国外的交互设计研究和探索 | 第14-17页 |
1.2.1.3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1 认知心理学在国内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2.2 国内的交互设计研究 | 第19-21页 |
1.2.2.3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21页 |
1.2.3 国内外现状总结 | 第21-2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6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交互设计与认知心理学 | 第25-32页 |
2.1 认知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 | 第25-26页 |
2.2 交互设计的内涵 | 第26-28页 |
2.2.1 交互的因素 | 第26-27页 |
2.2.2 交互基本设计原则 | 第27页 |
2.2.3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 第27-28页 |
2.3 认知心理学与交互设计的联系 | 第28-31页 |
2.3.1 认知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理论应用 | 第28-30页 |
2.3.2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交互设计特点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3.1 认知心理学研究 | 第32-38页 |
3.1.1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 第32-34页 |
3.1.2 人体的感受器 | 第34-35页 |
3.1.2.1 视觉系统 | 第34页 |
3.1.2.2 听觉系统 | 第34页 |
3.1.2.3 触觉系统 | 第34-35页 |
3.1.2.4 本体感觉 | 第35页 |
3.1.3 人体的加工器 | 第35-36页 |
3.1.4 记忆 | 第36-37页 |
3.1.5 人体的效应器 | 第37-38页 |
第4章 交互设计的概念与流程 | 第38-44页 |
4.1 交互设计的概念与目标 | 第38-39页 |
4.2 交互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 第39-44页 |
4.2.1 用户研究与需求分析 | 第39-41页 |
4.2.1.1 用户调查 | 第39-40页 |
4.2.1.2 确定需求 | 第40-41页 |
4.2.2 概念设计 | 第41-42页 |
4.2.3 原型设计 | 第42页 |
4.2.4 对于产品设计原型的评估 | 第42-43页 |
4.2.5 反复修改、确定方案与执行 | 第43-44页 |
第5章 认知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第44-52页 |
5.1 认知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相互关系 | 第44-46页 |
5.1.1 信息加工学在效能层面的应用 | 第44-45页 |
5.1.2 信息加工学说中的可用性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5.2 有关于无意识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5.2.1 无意识的概念 | 第46-48页 |
5.2.2 无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 第48页 |
5.2.3 无意识的表现 | 第48-49页 |
5.3 无意识的转变 | 第49-51页 |
5.3.1 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互相作用与转变 | 第49-50页 |
5.3.2 无意识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设计实践与实证研究 | 第52-64页 |
6.1 把无意识引入到手机交互界面 | 第52-59页 |
6.1.1 设计理论 | 第52页 |
6.1.2 社会调研 | 第52-57页 |
6.1.3 界面的设计 | 第57-59页 |
6.2 产品设计展示 | 第59-64页 |
6.2.1 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 第59-60页 |
6.2.2 手机界面的设计 | 第60-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