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物理量名称及主要符号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添加剂的概述 | 第15-17页 |
1.3 ZDDP和离子液体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1 ZDDP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离子液体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3 添加剂的协同效应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摩擦机理探讨与分析 | 第23-29页 |
1.4.1 边界条件下减摩机理研究 | 第23-28页 |
1.4.2 成膜特性机理研究 | 第28-2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原理 | 第31-41页 |
2.1 摩擦磨损测量设备 | 第31-34页 |
2.1.1 试验机简介 | 第32-33页 |
2.1.2 摩擦系数测量原理 | 第33-34页 |
2.2 点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 | 第34-38页 |
2.2.1 试验台简介 | 第35-36页 |
2.2.2 光干涉油膜厚度测量原理 | 第36-38页 |
2.3 表面分析仪器 | 第38-40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8页 |
2.3.2 能谱仪EDS | 第38-39页 |
2.3.3 表面形貌仪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ZDDP和IL添加剂对基础油PAO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 | 第41-5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1.2 摩擦磨损实验 | 第42-44页 |
3.1.3 油膜厚度测量试验 | 第44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3.2.1 添加剂对摩擦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2 失效实验测试 | 第45-46页 |
3.2.3 添加剂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4 磨斑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47-52页 |
3.2.5 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ZDDP和IL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 第57-6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4.1.2 摩擦磨损实验 | 第58页 |
4.1.3 油膜厚度测量试验 | 第58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4.2.1 添加剂对摩擦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2 失效实验测试 | 第59-60页 |
4.2.3 添加剂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4 磨斑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61-64页 |
4.2.5 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5章 ZDDP和IL添加剂对发动机油的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 | 第68-80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5.1.2 摩擦磨损实验 | 第69页 |
5.1.3 油膜厚度测量试验 | 第69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5.2.1 添加剂对摩擦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5.2.2 失效实验测试 | 第70-71页 |
5.2.3 添加剂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4 磨斑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72-75页 |
5.2.5 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 | 第75-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81-82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