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有关全国手风琴发展史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有关哈尔滨手风琴发展史的研究 | 第11页 |
(三)其他地区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 第11页 |
(四)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三)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哈尔滨地区的手风琴历史源流及建国前的发展状况(公元 1866——1946) | 第14-30页 |
一、手风琴在哈尔滨的早期传播 | 第14-15页 |
(一)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回顾 | 第14-15页 |
(二)哈尔滨早期的音乐状况 | 第15页 |
二、哈尔滨的手风琴音乐教育 | 第15-23页 |
(一)哈尔滨手风琴专业的教学与机构 | 第15-19页 |
(二)哈尔滨手风琴的业余教学 | 第19-23页 |
三、哈尔滨早期的音乐演出活动 | 第23-29页 |
(一)非手风琴的音乐演出活动 | 第23-25页 |
(二)手风琴的音乐演出活动 | 第25-29页 |
注释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和“文革”时期哈尔滨手风琴的发展(1949——1976) | 第30-36页 |
一、建国后哈尔滨手风琴艺术的初步发展和普及 | 第30-34页 |
(一)建立初期的手风琴教育机构 | 第31-32页 |
(二)具有影响力的哈尔滨手风琴艺术家 | 第32-34页 |
二、“文革”时期哈尔滨手风琴艺术的现状 | 第34-35页 |
(一)“文革”的历史背景和手风琴的特殊作用 | 第34页 |
(二)“文革”时期的手风琴音乐创作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哈尔滨手风琴音乐的繁荣及发展(1976——1999) | 第36-41页 |
一、80 年代哈尔滨手风琴艺术发展 | 第36-37页 |
(一)80 年代哈尔滨手风琴的演出活动及代表人物 | 第36-37页 |
(二)80 年代手风琴音乐创作特征 | 第37页 |
二、90 年代哈尔滨手风琴艺术发展概况 | 第37-40页 |
(一)90 年代哈尔滨手风琴音乐活动 | 第37-38页 |
(二)90 年代手风琴艺术的文化创作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新时期哈尔滨手风琴音乐的进一步繁荣及发展(1999——至今) | 第41-48页 |
一、新时期哈尔滨手风琴状况 | 第41-44页 |
(一)新时期哈尔滨手风琴活动概况 | 第41-43页 |
(二)新时期哈尔滨手风琴部分重要教材及乐谱 | 第43-44页 |
二、对新时期哈尔滨手风琴艺术道路的回顾与思考 | 第44-47页 |
(一)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5-46页 |
(二)正确面对问题,重拾对手风琴的自信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