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嵌入式互动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四、研究创新点及难点第18-20页
        (一)创新点第18-19页
        (二)难点第19-20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第20-26页
    一、非政府组织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一)非政府组织的涵义与特征第20-21页
        (二)非政府组织的分类与功能第21页
    二、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互动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市场/政府失灵理论第21-22页
        (二)志愿失灵理论第22-23页
        (三)协同治理理论第23页
    三、分析工具---嵌入式理论第23-26页
        (一)概念界定---嵌入与脱嵌第23-24页
        (二)框架搭建第24-26页
第二章 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行为过程解析第26-38页
    一、政府对NGO的嵌入行为第26-33页
        (一)动因分析第26页
        (二)过程分析---以社团组织为例第26-30页
        (三)效应分析第30-33页
    二、NGO的相对脱嵌行为第33-37页
        (一)动因分析第33-34页
        (二)主要脱嵌方式及其成效第34-36页
        (三)脱嵌的升华:对政府的反嵌入第36-37页
    三、小结: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的运动逻辑第37-38页
第三章 我国社会治理中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问题透视第38-44页
    一、我国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的实践成效第38-39页
        (一)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第38页
        (二)优化社会公共危机的应急机制第38-39页
        (三)促进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第39页
    二、我国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的现实困境第39-41页
        (一)NGO“自主性”与“依附性”矛盾剧烈第39-40页
        (二)嵌入式互动下政府与NGO的信任危机第40-41页
        (三)政府与NGO间缺乏平衡持久的合作机制第41页
    三、嵌入式互动面临困境的成因剖析第41-44页
        (一)配套法律规范的缺失第41-42页
        (二)NGO自身发育的不健全第42-43页
        (三)政府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嵌入偏好第43-44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对我国NGO与政府嵌入式互动的 经验与启示第44-49页
    一、发达国家NGO与政府互动概况第44-47页
        (一)英国NGO与政府的互动经验第44-45页
        (二)日本NGO与政府的互动经验第45-47页
    二、对我国NGO与政府互动关系的启示第47-49页
        (一)完善法律途径,营造良性互动环境第47页
        (二)优化财政资助方式,避免过度依赖第47-48页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保证关系对等第48-49页
第五章 我国政府与NGO嵌入式互动的优化路径第49-56页
    一、构建配套相关法律体系,完善NGO管理机制第49-50页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NGO管理法第49页
        (二)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NGO管理机制第49-50页
    二、理顺政府与NGO的关系第50-52页
        (一)树立并贯彻平等互信的理念第50页
        (二)完善职权分配中的制约与平衡第50-51页
        (三)引导并促成一致的利益表达,促成利益共享第51-52页
    三、强化NGO自身能力的构建第52-53页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52-53页
        (二)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第53页
        (三)提高竞合意识,增强在社会治理中的竞争力第53页
    四、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引导良性互动第53-56页
        (一)从“划桨者”到“掌舵者”再到“服务者”第54页
        (二)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以苏州公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