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规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1页
   ·研究的缘起第10-12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的提出第10-11页
     ·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第11页
     ·接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第11-12页
     ·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现代转型第12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的内涵第12-14页
     ·接受第13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第13-14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第14页
   ·研究的方法和调查数据的论证第14-21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调研数据的论证第16-21页
第二章 “接受”相关理论概述第21-30页
   ·中国接受理论研究概述第21-2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接受观第21-22页
     ·我国当代学者对接受问题的论述第22-23页
   ·西方接受理论概述第23-26页
     ·解释学对理解和接受的解读第23-24页
     ·接受美学对接受的论述第24-25页
     ·传播学的受众理论第25-26页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启示第26-30页
     ·强调接受主体的社会性第26-27页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存在与接受主体的相互关系第27-28页
     ·重视接受活动中相关要素对接受活动的影响和作用第28-29页
     ·正确认识灌输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第29-30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过程与机制第30-38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过程第30-34页
     ·前接受环节——接受准备阶段第31页
     ·现接受环节——整合内化阶段第31-33页
     ·后接受环节——外化践行阶段第33-34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机制第34-38页
     ·动力机制——需要第34-35页
     ·加工机制——认知结构第35页
     ·调节机制——非理性因素第35-36页
     ·导向机制——目标、价值第36-38页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特征第38-44页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接受活动的一般特征第38-40页
     ·能动受动性第38-39页
     ·综合合力性第39页
     ·社会历史性第39-40页
     ·反复渐进性第40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具体特征第40-44页
     ·接受主体的时代性第41页
     ·接受媒介的多元化第41-42页
     ·接受环境的开放性第42页
     ·接受客体的层次性第42-44页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规律第44-53页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一般规律第44-47页
     ·需要驱动律第45页
     ·多向互动律第45-46页
     ·认同接受律第46-47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活动的特殊规律第47-53页
     ·多元动力规律第47-48页
     ·榜样增效规律第48-49页
     ·协同作用规律第49-51页
     ·层次渐进规律第51-53页
第六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的优化第53-58页
   ·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的基本原则第53-55页
     ·时效原则第53-54页
     ·准确原则第54-55页
     ·充分原则第55页
   ·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的具体措施第55-58页
     ·转变观念,创新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第55-56页
     ·重视媒介,挖掘新的接受渠道和途径第56页
     ·改善环境,突显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在硕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型”模式下政府与公立高校关系中的政府定位研究
下一篇:电子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