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依据第11-12页
        1.2.1 理论依据第11-12页
        1.2.2 现实依据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页
        1.3.3 文献评价第13-14页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理论及原则第16-20页
    2.1 基本概念第16页
        2.1.1 课程第16页
        2.1.2 课程设置第16页
        2.1.3 学前教育第16页
    2.2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基本原则第16-18页
        2.2.1 高职课程设置遵循的理论第16-17页
        2.2.2 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第17-18页
    2.3 人才培养方案第18-20页
        2.3.1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第18-19页
        2.3.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第19-20页
第三章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第20-31页
    3.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第20-21页
        3.1.1 知识层面第20页
        3.1.2 能力层面第20-21页
    3.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第21-23页
        3.2.1 课程体系第21-22页
        3.2.2 核心课程第22-23页
    3.3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实施过程设置第23-29页
        3.3.1 课程实施的课时安排第23页
        3.3.2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程安排第23-28页
        3.3.3 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第28-29页
    3.4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考核与评价设置第29-31页
第四章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第31-34页
    4.1 调查对象第31页
    4.2 调查方法第31-32页
        4.2.1 问卷调查法第31页
        4.2.2 访谈调查法第31-32页
    4.3.调查结果第32-34页
        4.3.1 课程设置学生满意度第32-33页
        4.3.2 课程设置与当前人才需求匹配度第33-34页
第五章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第34-38页
    5.1 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6页
        5.1.1 目标设置方面第34页
        5.1.2.内容设置方面第34-35页
        5.1.3 实施设置方面第35页
        5.1.4 评价设置方面第35-36页
    5.2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第36-38页
        5.2.1 政策制度因素第36页
        5.2.2 社会因素第36页
        5.2.3 学院方面因素第36-37页
        5.2.4 学院与用人单位合作因素第37-38页
第六章 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借鉴第38-41页
    6.1.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经验第38-39页
        6.1.1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第38-39页
        6.1.2 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第39页
    6.2 国内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经验第39-41页
        6.2.1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第39-40页
        6.2.2 上海行健职业技术学院学前课程设置第40页
        6.2.3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第40-41页
第七章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第41-46页
    7.1 课程目标优化第41页
        7.1.1 明确性与科学性第41页
        7.1.2 时代性与灵活性第41页
    7.2 课程内容优化第41-42页
        7.2.1 创新性与时代性第41-42页
        7.2.2 高效性与实用性第42页
        7.2.3 信息化与数字化第42页
    7.3.课程实施优化第42-44页
        7.3.1 完善硬件设施,普及互联网教学第42-43页
        7.3.2 提升教师内涵建设第43页
        7.3.3 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第43-44页
    7.4 课程评价优化第44-46页
        7.4.1 学生教师评价相结合第44页
        7.4.2 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第44页
        7.4.3 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第44-45页
        7.4.4 横向纵向相结合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内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莱山区为例
下一篇: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