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调配与经济核算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 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水资源供需配置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3.2 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1.3.3 工程水价经济核算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9-23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 第25-34页 |
2.1 现状水利建设情况 | 第25-27页 |
2.1.1 贵州省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 第25-26页 |
2.1.2 黔中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 第26-27页 |
2.2 黔中地区经济社会概况 | 第27-30页 |
2.2.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2.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2.3 工程基本概况 | 第30-33页 |
2.3.1 地理位置 | 第30-31页 |
2.3.2 自然条件 | 第31-32页 |
2.3.3 建设规模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工程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34-68页 |
3.1 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和思路 | 第34-35页 |
3.1.1 供需分析原则 | 第34页 |
3.1.2 供需分析思路 | 第34-35页 |
3.2 水资源规划范围 | 第35-36页 |
3.2.1 供水区范围 | 第35-36页 |
3.2.2 受水区范围 | 第36页 |
3.3 坝址上游分析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36-40页 |
3.3.1 需水量预测分析 | 第36-39页 |
3.3.2 耗水量预测分析 | 第39页 |
3.3.3 供水量分析 | 第39-40页 |
3.4 坝址下游影响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40-41页 |
3.4.1 规划水平年需水情况 | 第40页 |
3.4.2 供水量分析 | 第40-41页 |
3.5 黔中灌区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41-46页 |
3.5.1 黔中灌区范围 | 第41页 |
3.5.2 灌区各片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41-42页 |
3.5.3 灌区各片区水资源开发现状 | 第42-43页 |
3.5.4 灌区各片区需水量预测 | 第43-44页 |
3.5.5 灌区各片区供水量预测 | 第44-45页 |
3.5.6 灌区各片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45-46页 |
3.6 贵阳市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46-58页 |
3.6.1 贵阳受水区范围 | 第46-47页 |
3.6.2 贵阳市水资源现状 | 第47-48页 |
3.6.3 贵阳市供(用)水现状 | 第48-50页 |
3.6.4 贵阳市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预测 | 第50-52页 |
3.6.5 贵阳市需水预测 | 第52-56页 |
3.6.6 可供水量分析 | 第56-57页 |
3.6.7 贵阳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57-58页 |
3.7 安顺市受水区供需分析 | 第58-66页 |
3.7.1 安顺市受水区范围 | 第58页 |
3.7.2 安顺市水资源状况 | 第58-59页 |
3.7.3 安顺市供(用)水现状 | 第59-60页 |
3.7.4 安顺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预测 | 第60-61页 |
3.7.5 安顺市需水预测 | 第61-64页 |
3.7.6 安顺市可供水量分析 | 第64-66页 |
3.7.7 安顺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 第66页 |
3.8 水资源供需分析汇总 | 第66-6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68-84页 |
4.1 水资源分区 | 第68-69页 |
4.1.1 水资源分区原则 | 第68页 |
4.1.2 分区概况 | 第68-69页 |
4.2 优化配置目标和原则 | 第69-70页 |
4.2.1 优化配置目标 | 第69-70页 |
4.2.2 优化配置的原则 | 第70页 |
4.3 优化配置模型建立 | 第70-79页 |
4.3.1 目标函数 | 第71-72页 |
4.3.2 经济目标 | 第72-73页 |
4.3.3 社会目标 | 第73页 |
4.3.4 生态目标 | 第73-74页 |
4.3.5 约束条件 | 第74页 |
4.3.6 参数确定 | 第74-78页 |
4.3.7 优化配置模型 | 第78-79页 |
4.3.8 模型功能和特点 | 第79页 |
4.4 模型求解(蚁群算法) | 第79-82页 |
4.4.1 蚁群算法介绍 | 第79-80页 |
4.4.2 蚁群算法原理 | 第80-81页 |
4.4.3 蚁群算法具体实现 | 第81-82页 |
4.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2-83页 |
4.5.1 计算结果 | 第82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补偿分析 | 第84-102页 |
5.1 生态补偿理论 | 第84-88页 |
5.1.1 生态补偿定义 | 第84-85页 |
5.1.2 生态补偿计算依据 | 第85-86页 |
5.1.3 生态补偿原则 | 第86-87页 |
5.1.4 生态补偿方式和途径 | 第87-88页 |
5.2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88-90页 |
5.2.1 生态环境系统分析 | 第88-89页 |
5.2.2 调水结构分析 | 第89页 |
5.2.3 生态结构影响分析 | 第89-90页 |
5.3 生态补偿标准及计算 | 第90-96页 |
5.3.1 供生态建设成本 | 第91-92页 |
5.3.2 生态服务价值 | 第92-94页 |
5.3.3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 | 第94-95页 |
5.3.4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求解 | 第95-96页 |
5.4 生态补偿量分担模型 | 第96-100页 |
5.4.1 生态补偿量分担原则 | 第96-97页 |
5.4.2 单指标模型 | 第97-98页 |
5.4.3 多指标模型 | 第98-99页 |
5.4.4 离差平方模型 | 第99页 |
5.4.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9-100页 |
5.5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水价经济核算 | 第102-128页 |
6.1 水价基本理论 | 第102-105页 |
6.1.1 水资源价值论 | 第102-103页 |
6.1.2 水价的本质 | 第103页 |
6.1.3 水价的内涵 | 第103-104页 |
6.1.4 水价制定原则 | 第104-105页 |
6.2 本工程水价模型基础研究 | 第105-110页 |
6.2.1 影响水价的因素分析 | 第105-106页 |
6.2.2 受水区供需关系的数学描述 | 第106-107页 |
6.2.3 终端需水量的经济学表示 | 第107-109页 |
6.2.4 本工程水价原理框架 | 第109-110页 |
6.3 黔中灌区水价模型构建及求解 | 第110-117页 |
6.3.1 模型变量 | 第110-112页 |
6.3.2 乡镇水价模型 | 第112-113页 |
6.3.3 农灌水价模型 | 第113-114页 |
6.3.4 农灌分水口处水价模型 | 第114-116页 |
6.3.5 水价模型求解 | 第116-117页 |
6.4 贵阳(安顺)市水价模型构建及求解 | 第117-127页 |
6.4.1 模型变量 | 第117-119页 |
6.4.2 城市水价模型 | 第119-120页 |
6.4.3 农灌水价模型 | 第120-122页 |
6.4.4 水价模型中变量关系分析 | 第122-123页 |
6.4.5 分水口处水价模型 | 第123-126页 |
6.4.6 水价模型求解: | 第126-127页 |
6.5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1页 |
7.1 总结 | 第128-129页 |
7.2 展望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情况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