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氢参与的两类重要分子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1.1 研究反应机理的意义第12页
    1.2 氢能发展的瓶颈—贮氢第12-15页
    1.3 研究手性转换的意义第15-16页
    1.4 本文的选题第16页
    1.5 解决问题的理论途径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2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4-52页
    2.1 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第24-31页
        2.1.1 分子体系的量子力学描述第24-26页
        2.1.2 Hartree-Fock方程第26-27页
        2.1.3 闭壳层分子的HFR方程第27-29页
        2.1.4 开壳层分子的HFR方程第29-31页
    2.2 微扰理论第31-34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34-38页
        2.3.1 引言第34-35页
        2.3.2 基于波函数方法的困难和DFT理论的优点第35页
        2.3.3 Thomas-Fermi方法第35-36页
        2.3.4 Hohenberg-Kohn定理第36页
        2.3.5 Kohn-Sham方法第36-37页
        2.3.6 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第37-38页
        2.3.7 杂化方法第38页
    2.4 基组的选择第38-40页
        2.4.1 基函数第38-40页
        2.4.2 基组第40页
    2.5 势能面第40-43页
        2.5.1 势能面上的稳定点与过渡态第40-42页
        2.5.2 直积在求解势能面上的应用第42-43页
    2.6 布居数分析和频率分析第43-47页
        2.6.1 布居数分析第43-45页
        2.6.2 自然轨道Mulliken布居数第45页
        2.6.3 振动频率计算第45-47页
    2.7 内禀反应坐标(IRC)理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第三章 H_2分子在C_(20)和C_(19)B表面的吸附态第52-72页
    3.1 前言第52-53页
    3.2 计算方法第53-55页
    3.3 H_2分子在C_(20)和C_(19)B表面的物理吸附第55-58页
    3.4 H_2分子从物理吸附态到化学吸附态的转变过程第58-62页
    3.5 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氢分子的状态第62-67页
    3.6 结论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第四章 H_2分子在C_(59)B表面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转变机理的理论研究第72-82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计算方法第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78页
    4.4 结论第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第五章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分子手性转变机制的理论研究第82-100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计算方法第8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3-97页
        5.3.1 孤立沙利度胺分子自身完成的手性转变第84-90页
        5.3.2 水在H转移中的作用第90-97页
    5.4 结论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6.1 结论第100-101页
    6.2 展望第101-102页
博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围神经不等径小间隙动脉套接吻合后再生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TiO2纳米结构及n-型TiO2纳米结构/p-型金刚石异质结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