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NdMnO3的Nd位和O位掺杂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钙钛矿氧化物的结构概述 | 第11-13页 |
1.2.1 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 第11-12页 |
1.2.2 钙钛矿氧化物的电子结构 | 第12-13页 |
1.3 钙钛矿氧化物的电磁性能 | 第13-19页 |
1.3.1 超交换相互作用模型 | 第13-14页 |
1.3.2 双交换作用 | 第14-15页 |
1.3.3 Jahn-Teller 效应模型 | 第15-16页 |
1.3.4 氧化物中的相分离模型 | 第16-17页 |
1.3.5 极化子理论模型 | 第17页 |
1.3.6 容忍因子 | 第17-18页 |
1.3.7 电输运性质 | 第18-19页 |
1.4 样品制备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页 |
1.4.1 温度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 第19页 |
1.4.2 通入气体的时间和速率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 第19页 |
1.5 钙钛矿氧化物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6 钙钛矿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2-23页 |
第2章 锰氧化物常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3-3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样品常用的制备方法 | 第23-26页 |
2.2.1 高温固相法 | 第23-24页 |
2.2.2 溶胶-凝胶法 | 第24页 |
2.2.3 共沉淀法 | 第24页 |
2.2.4 水热法 | 第24页 |
2.2.5 燃烧法 | 第24-25页 |
2.2.6 机械混合法 | 第25页 |
2.2.7 凝胶浇注法 | 第25页 |
2.2.8 甘氨酸燃烧法 | 第25页 |
2.2.9 其他方法 | 第25-26页 |
2.3 本实验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4 样品常用的表征方法 | 第27-32页 |
2.4.1 样品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7-28页 |
2.4.2 样品磁学性能的测定 | 第28-30页 |
2.4.3 样品电学性能的测定 | 第30-32页 |
第3章 A 位掺杂样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3.3.1 样品晶体结构的分析 | 第32-35页 |
3.3.2 样品磁学性能的分析 | 第35-37页 |
3.3.3 样品电学性能的分析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O 位掺杂样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0-51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4.3.1 样品晶体结构的分析 | 第40-43页 |
4.3.2 样品磁学性能的分析 | 第43-45页 |
4.3.3 样品电学性能的分析 | 第45-49页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页 |
4.5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