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思路 | 第13-16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三、研究的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的内容 | 第16-2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含义 | 第16-17页 |
一、公平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公平体现 | 第17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理论 | 第17-20页 |
一、公平的主要理论 | 第18-19页 |
二、当代公平与效率问题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关于社会保障建设的概念和体系构建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本概念解释 | 第20-21页 |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 第20页 |
二、社会保障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 | 第20页 |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 | 第20-21页 |
四、社会保障是人们基本生活的保护者 | 第21页 |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构成 | 第21-24页 |
一、社会救济 | 第21-22页 |
二、社会福利 | 第22-23页 |
三、社会保险 | 第23-24页 |
四、优抚安置 | 第24页 |
第三节 加强社会公平体系建设构建合理的保障体系 | 第24-29页 |
一、经济进步的推进器 | 第24-25页 |
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 第25-26页 |
三、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 第26-27页 |
四、维护社会稳定 | 第27-28页 |
五、促进经济发展 | 第28页 |
六、保障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 | 第28页 |
七、促进社会进步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构建合理的保障体系 | 第29-32页 |
一、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 | 第29页 |
二、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覆盖 | 第29-30页 |
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建立统一保险制度 | 第30页 |
四、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政策 | 第30页 |
五、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扩大筹资和投资渠道 | 第30页 |
六、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七、健全社会保障管理强化监督和经办管理 | 第31页 |
八、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 第32-42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建设的取得的成绩 | 第32-36页 |
一、加强社会保险方面建设 | 第32-34页 |
二、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 第34-35页 |
三、加强社会救济制度建设 | 第35页 |
四、加强优抚安置制度的建设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40页 |
一、社会保险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37页 |
二、社会救济中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三、社会福利中存在的不足 | 第38-39页 |
四、优抚安置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和核心 | 第40-42页 |
一、突出公平 | 第40-41页 |
二、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公平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用社会公平理论指导社会保障建设 | 第42-46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社会保障建设的措施 | 第43-46页 |
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管理和便捷服务 | 第44-45页 |
二、进一步完善救助体制机制 | 第45页 |
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 第45页 |
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管理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