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4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4.1 创新之处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人格及其重塑意义第13-28页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3-20页
        2.1.1 转型期具有的特征第13-14页
        2.1.2 转型期政治体制发展方向第14-15页
        2.1.3 行政人格第15-18页
        2.1.4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存在的问题第20-24页
        2.2.1 价值观念的庸俗化第20页
        2.2.2 独立意识的减弱第20-21页
        2.2.3 工作态度的消极被动第21-22页
        2.2.4 生活作风的腐化第22-23页
        2.2.5 诚信道德的降低第23-24页
    2.3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的重塑意义第24-28页
        2.3.1 主体价值定位第24页
        2.3.2 行为整合调控第24-25页
        2.3.3 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25-26页
        2.3.4 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健康发展第26-28页
第三章 行政人格扭曲及异化成因的理性剖析第28-37页
    3.1 行政主体职业伦理意识淡薄第28-30页
        3.1.1 行政人员自身行政伦理价值观偏离第28-29页
        3.1.2 行政人员职业伦理教育的形式化第29-30页
        3.1.3 行政人员道德自觉性的缺乏第30页
    3.2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第30-33页
        3.2.1 传统“官本位”行政文化的制约第30-31页
        3.2.2 宗法家长行政模式与权威型行政人格第31-32页
        3.2.3 中庸行政文化传统与效率行政文化的冲突第32-33页
    3.3 体制不完善的消极影响第33-37页
        3.3.1 行政机制预设不全面第33-34页
        3.3.2 监督机制的不到位第34-35页
        3.3.3 制度激励不完善第35-37页
第四章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塑造的合理途径探析第37-47页
    4.1 加快我国行政人员队伍的管理建设第37-41页
        4.1.1 促使行政人员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价值观第37-38页
        4.1.2 提升行政人员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能力第38-39页
        4.1.3 完善行政人员的培训模式第39-40页
        4.1.4 加快道德立法和制度化建设步伐第40-41页
    4.2 完善与转型期相适应的政府制度体系第41-43页
        4.2.1 完善转型期政府的行政机制第41-42页
        4.2.2 完善转型期政府监督机制第42-43页
        4.2.3 完善行政人员考核及奖惩机制第43页
    4.3 建构与转型期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第43-47页
        4.3.1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原则第44-45页
        4.3.2 引导官本位行政文化向服务行政文化转换第45页
        4.3.3 引导中庸行政文化向效率行政文化转换第45-46页
        4.3.4 全面启动行政文化建设的战略工程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融资途径探索
下一篇:火灾模式下多梁式混凝土T型梁桥结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