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9-2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古巴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 | 第9-10页 |
2、古巴医疗卫生事业成功的背景 | 第10页 |
3、世界对古巴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赞扬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3、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四)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1、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 | 第15-16页 |
2、人权理论的社会保障说 | 第16页 |
3、政治学角度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6-17页 |
4、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第17页 |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五)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1、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 第18页 |
2、全民医疗保险 | 第18页 |
3、三级医疗网络(三级卫生服务系统) | 第18页 |
4、全科家庭医生系统 | 第18-19页 |
5、全科医生 | 第19页 |
(六) 研究方法、创新点、难点 | 第19-20页 |
1、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创新点 | 第19-20页 |
3、难点 | 第20页 |
(七)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0-21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框架 | 第20-21页 |
一、古巴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目标 | 第21-24页 |
二、古巴医疗保障制度执行的背景概括 | 第24-32页 |
(一) 地理环境 | 第24页 |
(二) 政治环境 | 第24-25页 |
(三) 经济环境 | 第25-26页 |
(四) 人口构成 | 第26页 |
(五) 医疗卫生水平状况 | 第26-32页 |
1、基本概况 | 第26-28页 |
2、麻疹免疫接种率 | 第28页 |
3、DPT免疫接种率 | 第28-29页 |
4、结核病感染情况 | 第29-30页 |
5、艾滋病感染率 | 第30页 |
6、死因构成状况 | 第30-31页 |
7、癌症死亡率 | 第31-32页 |
三、古巴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2-41页 |
(一) 历史沿革 | 第32-33页 |
1、第一阶段(1959~1974):在困境中的变革 | 第32页 |
2、第二阶段(1975~1983):三级医疗网络的建立 | 第32-33页 |
3、第三阶段(1984-1989):全科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 | 第33页 |
(二) 古巴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 | 第33-34页 |
(三) 古巴医疗保障制度的内容 | 第34-41页 |
1、基本服务体系 | 第34-36页 |
2、融资体系 | 第36-38页 |
3、管理与监督体系 | 第38-39页 |
4、人才培养体系 | 第39-41页 |
四、古巴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机制分析 | 第41-45页 |
(一) 基本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 第41-42页 |
(二) 融资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 第42-43页 |
(三) 管理与监督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 第43页 |
(四) 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机制分析 | 第43-45页 |
五、古巴医疗保障制度的其他特色 | 第45-49页 |
(一) 孕妇医疗保障 | 第45页 |
(二) “孕妇之家”计划 | 第45-46页 |
(三) 母亲与儿童计划 | 第46页 |
(四) 孕妇的专有法律 | 第46页 |
(五) 老年人健康保障 | 第46-47页 |
(六) 独具特色的医疗外交 | 第47页 |
(七) 创造收益的保健旅游 | 第47-49页 |
六、古巴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成就的原因 | 第49-54页 |
(一) 充分的财政支持 | 第49页 |
(二) 不断探索与之相符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49-50页 |
(三) 突显全科家庭医生的核心地位 | 第50页 |
(四) 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50-51页 |
(五) 十分重视医生医德培养 | 第51-52页 |
(六) 多种方式降低医疗费用 | 第52页 |
(七) 医疗外交带来可观回报 | 第52-53页 |
(八) 良好的信息采集系统 | 第53-54页 |
七、古巴医疗保障制度带来的启示 | 第54-58页 |
(一) 建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第54-55页 |
(二)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55-56页 |
(三) 加深观念导向,重视培养医德 | 第56页 |
(四) 加强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