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二、使用价值及理论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况 | 第10-13页 |
一、我国民居研究进程 | 第10-12页 |
二、国外民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云南白族民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取向、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取向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5-17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喜洲白族历史文化背景 | 第17-19页 |
一、喜洲商业经济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喜洲文化历史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喜洲在明清之时文风盛行 | 第19页 |
第二节 喜洲的自然环境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喜洲的人文环境 | 第20-23页 |
一、喜洲的社会组织形式 | 第20-21页 |
二、多元信仰的白族宗教 | 第21-22页 |
三、宗族家庭形态与观念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大理白族古民居的空间布局与结构类型 | 第23-50页 |
第一节 大理白族古民居的空间布局与组合形式 | 第24-37页 |
一、三房一照壁 | 第24-28页 |
二、四合五天井 | 第28-32页 |
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衍生的居住理念 | 第32-37页 |
第二节 大理白族古民居的空间结构类型 | 第37-46页 |
一、内部结构 | 第37-42页 |
二、外部造型 | 第42-45页 |
三、结构的形式美法则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大理白族古民居的美学意蕴及表现的内在主题 | 第46-50页 |
一、空间美学意蕴 | 第46-48页 |
二、表现的内在主题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大理白族古民居特色构件的造型形式与装饰风格 | 第50-67页 |
第一节 特色构件的造型形式 | 第50-56页 |
一、独具特色的民居大门门楼 | 第50-54页 |
二、光鲜照人的民居照壁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特色构件的装饰风格 | 第56-62页 |
一、装饰的类型 | 第56-58页 |
二、装饰的特色 | 第58-62页 |
第三节 特色构件的造型形式与装饰风格形成的缘由 | 第62-67页 |
一、造型形式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二、装饰风格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的现代启示与思考 | 第67-72页 |
第一节 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一、居住者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追求 | 第67-68页 |
二、来自旅游开发的压力 | 第68页 |
第二节 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 | 第68-72页 |
一、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的传承和保护的意义 | 第68-70页 |
二、大理白族古民居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及开发对策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