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沂蒙山区沂源县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土壤可蚀性影响因子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土壤可蚀性因子(K)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2页
    2.1 地理位置第16页
    2.2 自然概况第16-18页
        2.2.1 地形地貌第16-17页
        2.2.2 气象水文第17-18页
        2.2.3 岩性土壤第18页
        2.2.4 植被状况第18页
    2.3 土地利用状况第18-19页
    2.4 社会经济状况第19页
    2.5 径流小区概况第19-22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2-33页
    3.1 研究内容第22页
        3.1.1 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主要影响因子第22页
        3.1.2 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计算及修正第22页
        3.1.3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估算及空间制图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32页
        3.2.1 数据源与资料搜集第22页
        3.2.2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第22-24页
        3.2.3 土壤颗粒大小及有机质测定方法第24-26页
        3.2.4 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计算原理第26页
        3.2.5 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方法第26-31页
        3.2.6 回归分析法第31页
        3.2.7 空间插值法第31-32页
    3.3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33-63页
    4.1 土壤可蚀性因子主要影响因子第33-44页
        4.1.1 土壤类型及分布第33-35页
        4.1.2 土壤质地及分布第35-37页
        4.1.3 土壤颗粒及分形第37-40页
        4.1.4 土壤有机质及分布第40-42页
        4.1.5 小结第42-44页
    4.2 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及修正第44-51页
        4.2.1 标准径流小区法实测土壤可蚀性K_(USLE)值第44-45页
        4.2.2 基于诺谟公式法估算土壤可蚀性K_(NOMO)值第45-46页
        4.2.3 基于EPIC方程估算土壤可蚀性K_(EPIC)值第46页
        4.2.4 数学公式修正第46-50页
        4.2.5 小结第50-51页
    4.3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估算及空间制图第51-63页
        4.3.1 数据资料统计第51-57页
        4.3.2 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及特征第57-58页
        4.3.3 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制图第58-62页
        4.3.4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及讨论第63-66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讨论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债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信贷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