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机动车尾号限行的行政法分析--以公物理论为切入点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1页
 一、机动车尾号限行个案研究的价值第8页
 二、现有文献梳理及本文研究的视角选择第8-9页
 三、本文的篇章结构第9-11页
第一章 机动车尾号限行的背景透视第11-18页
 一、机动车尾号限行的运行概况第11-14页
  (一) 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概念第11页
  (二) 机动车尾号限行概观第11-13页
  (三) 机动车尾号限行的特征分析第13-14页
 二、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法律争议第14-16页
  (一) 性质之争——机动车尾号限行的行政法定性第14-15页
  (二) 合法与否——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合法合理之争第15-16页
  (三) 权源之争——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应然制定者第16页
 三、以公物理论为研究视角之缘由第16-18页
第二章 公物基础理论第18-38页
 一、公物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第18-22页
  (一) 公物第18-20页
  (二) 公物一般使用第20-21页
  (三) 公物管理权第21-22页
 二、公物一般使用能否限制第22-29页
  (一) 公物一般使用的性质之争第22-28页
  (二) 公物一般使用的相对性第28-29页
 三、公物管理权的运作第29-32页
  (一) 公物管理权的内容第29-30页
  (二) 公物管理权的实现方式第30-31页
  (三) 公物管理权的运作程序第31-32页
 四、机动车尾号限行:公物管理权对公物一般使用之变更第32-38页
  (一) 道路为行政主体提供公用之公物第32-33页
  (二) 机动车道路通行系公物之一般使用第33-36页
  (三) 机动车尾号限行已改变道路一般使用之内容第36-38页
第三章 公物理论框架内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合法性分析第38-53页
 一、机动车尾号限行是否具有法律授权?第38-42页
  (一) 公物管理权与警察权的界分第38-41页
  (二) 《道交法》是否限行之法律依据第41-42页
 二、机动车尾号限行有无合法事由?第42-46页
  (一) 公物一般使用限制的不完全法律主义第42-43页
  (二) 机动车尾号限行中的公共利益构成第43-46页
 三、机动车尾号限行制定主体是否合法?第46页
 四、机动车尾号限行是否遵循了公物管理原则?第46-49页
  (一) 合于公物公用目的第46页
  (二) 对同等使用人平等对待第46-47页
  (三) 比例原则第47-49页
 五、机动车尾号限行有无程序瑕疵?第49-53页
  (一) 公众参与公物管理的必要第49-51页
  (二) 机动车尾号限行中的公众参与不足第51-53页
第四章 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完善建议第53-64页
 一、制定公物管理办法第53页
 二、建立公物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第53-58页
  (一) 公物管理过程引入参与机制第53-54页
  (二) 设定公物使用规则生效的评价空间第54-58页
 三、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第58-60页
  (一) 车船使用税和机动车强制险减征1/7第58-59页
  (二) 养路费(燃油附加税)可不予补偿第59页
  (三) 其他费用额外适当补偿第59-60页
 四、改进公物管理权运作方式第60-62页
  (一) 弱化强制,善用指导第60-61页
  (二)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61-62页
 五、科学规划城市发展第62-64页
  (一) 均衡城市发展,避免超大城市第62页
  (二) 增强预见性,合理规划道路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附:《公物管理办法》立法建议稿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访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