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9-11页 |
(一) 高校 | 第9页 |
(二) 高校自主招生与高校特招生 | 第9-11页 |
第一章 高校自主招生的历史沿革 | 第11-18页 |
一、“统一高考”下招生权的有限下放 | 第11-12页 |
二、新世纪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 第12-18页 |
(一)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背景及进程 | 第12-16页 |
(二)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积极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校招生管理体制 | 第18-34页 |
一、现行招生管理体制 | 第18-23页 |
二、高校自主招生权及其行使主体 | 第23-32页 |
(一) 高校自主招生权的性质 | 第23-26页 |
(二) 高校自主招生权的配置 | 第26-30页 |
(三) 招考分离制度 | 第30-32页 |
三、我国招生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 | 第34-50页 |
一、现行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和录取标准 | 第34-39页 |
(一) 现行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 第34-35页 |
(二) 现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 | 第35-39页 |
二、考试录取的价值标准 | 第39-47页 |
(一) 高校入学考试的功能 | 第39-40页 |
(二) 公平价值与招生的多元化模式 | 第40-44页 |
(三) 效率价值与多元智能理论 | 第44-47页 |
三、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 | 第47-50页 |
(一) 推行分层次的招生模式 | 第47-48页 |
(二) 建立科学的测评制度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高校自主招生行为的规范 | 第50-70页 |
一、高校自主招生舞弊现象 | 第50-52页 |
二、高校自主招生舞弊的原因 | 第52-56页 |
(一)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 第52-54页 |
(二) 高校的行政化 | 第54页 |
(三) 考试法律规范的欠缺 | 第54-56页 |
三、招生行为应遵循的法律原则 | 第56-59页 |
(一) 权限法定原则 | 第56-57页 |
(二) 法律保留原则 | 第57-59页 |
四、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控制 | 第59-64页 |
(一) 招生考试回避 | 第59-61页 |
(二) 招生信息公开 | 第61-62页 |
(三) 招生中的公众参与 | 第62-64页 |
五、政府对高校自主招生过程的监督 | 第64-65页 |
六、自主招生违法行为的救济 | 第65-70页 |
(一) 非诉救济方式 | 第65-66页 |
(二) 诉讼救济方式 | 第66-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