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床设计、制造与维修论文--机床结构论文

基于目标驱动的电主轴结构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电主轴系统概述第11-13页
    1.2 电主轴系统性能评价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1 电主轴系统性能的评价第13页
        1.2.2 电主轴系统性能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电主轴主要结构设计参数第17-23页
    2.1 电主轴轴承的设计第17-18页
    2.2 电主轴润滑系统设计第18页
    2.3 电主轴冷却系统设计第18-19页
    2.4 电主轴驱动系统设计第19页
    2.5 主轴的跨距设计第19页
    2.6 主轴的过盈设计第19-21页
    2.7 本文所用电主轴结构设计参数第21-22页
    2.8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电主轴静态特性的研究第23-32页
    3.1 电主轴静态特性第23页
    3.2 角接触球轴承的研究第23-28页
        3.2.1 Hertz接触理论第24页
        3.2.2 角接触球轴承预紧力与位移第24-26页
        3.2.3 角接触球刚度计算第26-27页
        3.2.4 角接触球轴承阻尼计算第27-28页
    3.3 电主轴刚度有限元分析第28-31页
        3.3.1 分析软件介绍第28-29页
        3.3.2 构建几何模型第29页
        3.3.3 网格划分与单元选用第29-30页
        3.3.4 计算电主轴静刚度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电主轴动态特性的研究第32-53页
    4.1 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第32-35页
        4.1.1 模态分析理论第33-34页
        4.1.2 谐响应分析理论第34-35页
    4.2 动力学理论仿真研究方法第35-37页
        4.2.1 动力学理论仿真研究的基本步骤第35-36页
        4.2.2 用于电主轴动力学建模的软件简介第36页
        4.2.3 电主轴动力分析通用软件开发第36-37页
    4.3 电主轴动力学建模第37-40页
        4.3.1 简化模型第37-38页
        4.3.2 划分网格第38-39页
        4.3.3 设置模型边界条件第39-40页
    4.4 电主轴模态分析第40-45页
        4.4.1 固有频率与振型仿真实验第41-43页
        4.4.2 临界转速的计算第43-45页
    4.5 谐响应分析第45-48页
        4.5.1 电主轴谐响应分析第46-47页
        4.5.2 电主轴动刚度计算第47-48页
    4.6 电主轴动力学模型实验验证第48-52页
        4.6.1 模态测试技术概述第48-49页
        4.6.2 电主轴模态测试实验第49-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目标驱动的电主轴结构优化设计第53-62页
    5.1 优化设计概述第53-54页
    5.2 确立驱动目标第54-56页
        5.2.1 电主轴常用工作转速第54-55页
        5.2.2 电主轴不平衡质量的确定第55-56页
        5.2.3 电主轴驱动目标第56页
    5.3 优化变量的选择第56-57页
    5.4 基于目标驱动的电主轴动态特性优化第57-61页
        5.4.1 电主轴悬伸量的优化设计第57-59页
        5.4.2 电主轴跨距的优化设计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醋酸纤维干法纺丝组件的研究
下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算法研究与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