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中的陪审团制度--兼谈我国刑事陪审制度的重构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陪审团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陪审团制度的起源 | 第11-13页 |
一、陪审团制度的起源之争 | 第11-12页 |
二、陪审团制度在英国的诞生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大小陪审团制度的产生 | 第13-14页 |
一、大陪审团的产生 | 第13页 |
二、小陪审团的产生与独立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陪审团制度在美国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英美法系陪审团的运行机制 | 第15-18页 |
一、陪审团的规模 | 第16页 |
二、陪审团的裁决原则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陪审团参与刑事审判的价值分析 | 第18-26页 |
第一节 陪审团参与刑事审判的民主价值 | 第18-21页 |
一、分享国家司法权 | 第18-19页 |
二、有效制衡国家司法权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陪审团参与刑事审判的司法价值 | 第21-26页 |
一、查明案件真相,实现实体公正 | 第21-22页 |
二、赋予裁判结果正当性,维护司法权威 | 第22-23页 |
三、灵活运用法律,实现裁判司法公正 | 第23-24页 |
四、提高公民素质,普及法治精神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关于英美刑事审判陪审团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 第26-36页 |
第一节 关于刑事审判陪审团的适用范围 | 第26-29页 |
一、现实的挑战:陪审团应用范围的缩小 | 第26-27页 |
二、陪审团制度与辩诉交易的关系分析 | 第27-29页 |
三、重新构建陪审团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9页 |
第二节 关于刑事审判中的事实认定 | 第29-32页 |
一、认定事实过程中法官与陪审团存在的差异 | 第29-31页 |
二、法官与陪审团共同认定事实的设想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关于陪审团的挑选 | 第32-34页 |
一、预先审查时间过长及解决方案 | 第32页 |
二、无因回避的弊端及解决方案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关于陪审团在审判中的权利 | 第34-36页 |
一、赋予陪审团询问权 | 第34页 |
二、取消对陪审员的隔离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的陪审制度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改革的定位 | 第36-38页 |
一、陪审团在欧洲大陆的移植状况 | 第36-37页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的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 | 第38-43页 |
一、人民陪审制的适用范围及完善 | 第38-40页 |
二、人民陪审员的资格及完善 | 第40-41页 |
三、人民陪审员的选任、任期制度及完善 | 第41-42页 |
四、人民陪审员的裁判权及完善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构建死刑案件陪审团制度 | 第43-45页 |
一、死刑案件适用陪审团审判的必要性 | 第43页 |
二、死刑案件适用陪审团审判的可行性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