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1.3 其他说明 | 第12-13页 |
2.相关成果综述 | 第13-22页 |
2.1 不同语义类别的多项状语的连用语序 | 第13-16页 |
2.2 同一词类或短语作状语的连用语序 | 第16-20页 |
2.2.1 多项副词的连用语序 | 第16-19页 |
2.2.2 多项介词短语的连用语序 | 第19页 |
2.2.3 其他词类作状语的连用语序 | 第19-20页 |
2.3 与状语语序相关的认知解释 | 第20-22页 |
3.现代汉语状语分类 | 第22-32页 |
3.1 现代汉语状语分类概述 | 第22-23页 |
3.2 本文对状语的分类 | 第23-32页 |
3.2.1 描写性状语 | 第25-26页 |
3.2.2 限制性状语 | 第26-32页 |
4. 现代汉语多项状语的顺序 | 第32-57页 |
4.1 AD主、AD谓、AD宾的排列顺序 | 第32-33页 |
4.2 AD全与 AD主、AD谓、AD宾的排列顺序 | 第33-34页 |
4.3 AD谓整与 AD主、AD谓、AD宾的排列顺序 | 第34-41页 |
4.3.1 AD谓整与 AD主 | 第34-37页 |
4.3.2 AD谓整与 AD谓 | 第37-39页 |
4.3.3 AD谓整与 AD宾 | 第39页 |
4.3.4 AD谓整内部状语的排列顺序 | 第39-41页 |
4.3.5 小结 | 第41页 |
4.4 AD副与 AD主、AD谓、AD宾的排列顺序 | 第41-48页 |
4.4.1 AD副与 AD主 | 第42-43页 |
4.4.2 AD副与 AD谓 | 第43-44页 |
4.4.3 AD副与 AD宾 | 第44-45页 |
4.4.4 AD副内部状语的排列顺序 | 第45-48页 |
4.5 AD外围内部语序 | 第48-49页 |
4.5.1 AD外围的特点 | 第48-49页 |
4.5.2 AD外围的内部语序 | 第49页 |
4.6 AD全、AD副、AD谓整的排列顺序 | 第49-53页 |
4.6.1 AD全>AD谓整 | 第49-50页 |
4.6.2 AD副>AD谓整 | 第50-51页 |
4.6.3 AD全和 AD副的排列顺序 | 第51-53页 |
4.7 小结 | 第53-57页 |
5. 制约多项状语语序的原则 | 第57-63页 |
5.1 一般性原则 | 第57-59页 |
5.1.1 语义接近原则 | 第57-58页 |
5.1.2 时间顺序原则 | 第58-59页 |
5.1.3 辖域控制原则 | 第59页 |
5.2 其他影响因素 | 第59-63页 |
5.2.1 语篇关联 | 第60页 |
5.2.2 语用强调 | 第60-61页 |
5.2.3 结构层次 | 第61-62页 |
5.2.4 语音制约 | 第62-63页 |
6. 结语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