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疗服务制度论文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研究

目录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16-22页
    一、研究目的第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一)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和特点第16页
        (二)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度质性研究第16-17页
        (三)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对社区首诊制的意愿和满意度第17页
    三、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22页
        (一) 资料来源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21页
        (三)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部分 研究的理论、方法学和政策基础第22-34页
    一、理论和方法学基础第22-27页
        (一) 基本概念第22-23页
        (二) 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第23-27页
    二、政策基础第27-34页
        (一) 国家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社区首诊制的相关政策第27-32页
        (二)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社区首诊制相关政策第32-34页
第三部分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实施现状和特点第34-49页
    一、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实施背景和运行模式第34-38页
        (一) 实施背景第34-36页
        (二) 运行模式第36-38页
    二、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运行情况第38-45页
        (一) 参保人数变化趋势第38-39页
        (二) 社区首诊网点建成情况第39页
        (三) 社区首诊网点卫生经费投入情况第39-40页
        (四) 社区首诊网点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第40-43页
        (五) 社区首诊网点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情况第43-45页
    三、讨论第45-49页
        (一)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政策解析第45-46页
        (二)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运行情况第46-49页
第四部分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度质性研究第49-91页
    一、基于扎根理论的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质性分析第49-71页
        (一) 开放性编码第49-51页
        (二) 关联性编码第51-53页
        (三) 选择性编码第53-70页
        (四)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扎根理论第70-71页
    二、SWOT分析第71-78页
        (一) 优势第71-73页
        (二) 劣势第73-74页
        (三) 机会第74-76页
        (四) 挑战第76-77页
        (五)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SWOT分析矩阵图第77-78页
    三、利益相关集团分析第78-84页
        (一) 卫生行政部门第78-79页
        (二) 社保部门第79-80页
        (三) 劳务工第80-82页
        (四) 用人单位第82-83页
        (五) 社康中心与所属的转诊医院第83-84页
        (六)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利益相关集团图第84页
    四、讨论第84-91页
        (一)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是在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85-86页
        (二)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建立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第86页
        (三)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中的需方激励第86-87页
        (四)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中的供方激励第87-88页
        (五) 劳务工社区首诊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第88-91页
第五部分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对社区首诊制的意愿和满意度第91-120页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91-94页
        (一) 人口学特征第91-93页
        (二) 健康状况第93-94页
    二、就诊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况第94-100页
        (一) 距离最近的医疗机构第95页
        (二) 生病时首选的就诊机构及原因第95-96页
        (三) 最近一年来社康中心就诊的次数第96页
        (四) 选择本社康中心就诊的原因第96-98页
        (五) 就诊费用第98-99页
        (六) 转诊经历第99-100页
    三、就诊人群的社区首诊认知及意愿第100-110页
        (一) 社区首诊认知情况第100-102页
        (二) 社区首诊满意度第102页
        (三) 社区首诊信心第102-104页
        (四) 社区首诊意愿第104-105页
        (五) 就诊人群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第105-110页
    四、社区首诊人群对医保绑定制度的满意度第110-114页
        (一) 对医保绑定制度的看法第110-111页
        (二) 社区首诊患者对医保绑定制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111-114页
    五、讨论第114-120页
        (一) 社区首诊网点就诊人群以弱势人群为主第114-115页
        (二) 就诊人群对社区首诊制的接受程度较高,但仍有进个步提升的空间第115-117页
        (三) 社区首诊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卫生服务需求得到释放第117页
        (四) 社区首诊人群医疗费用自付比较低,满意度较高第117-118页
        (五) 双向转诊模式已基本形成,但转诊流程尚需优化第118-120页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120-130页
    一、主要结论第120-125页
        (一)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建立符合各种益相关集团的利益需求第120-121页
        (二) 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实施起到促进健康公平的作用第121-122页
        (三) 社区首诊网点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但信息化建设不容乐观第122页
        (四) 社区首诊网点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但仍有优化的空间第122-123页
        (五) 双向转诊模式已基本形成,但转诊制度尚需完善第123-124页
        (六) 对服务需方和服务供方的激励机制仍需完善第124页
        (七) 社区首诊人群医药费用高于非首诊人群,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仍然存在第124-125页
        (八) 社区首诊制的推广具有可行性,但需稳步推进第125页
    二、政策性建议第125-129页
        (一)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第126页
        (二) 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功能定位,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第126页
        (三) 继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能力第126-127页
        (四) 完善社区首诊制辅助政策,促进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第127页
        (五) 加强信息系统的整合,促进社区首诊制的顺利实施第127页
        (六) 完善社区首诊制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第127-128页
        (七) 发挥社保部门作用,加强医保政策对居民社区首诊行为的引导性第128页
        (八) 转变居民就医观念,促进社区首诊制的推广第128-129页
    三、创新点和局限性第129-130页
        (一) 创新点与研究价值第129页
        (二)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综述第135-154页
    参考文献第150-154页
附录1: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54-156页
附录2:各相关部门访谈提纲第156-160页
附录3:社康中心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60-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卒中后性功能障碍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213例男性孤立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初步致病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