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建昌盆地微观储层特征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储层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裂缝研究现状第12页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技术路线第13页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第13-14页
2 地质概况第14-22页
    2.1 区域构造背景第14-16页
    2.2 断层特征第16-18页
    2.3 区域地层特征第18-19页
        2.3.1 结晶基底构造层第18页
        2.3.2 印支期构造层第18-19页
        2.3.3 早燕山期构造层第19页
        2.3.4 晚燕山期构造层第19页
    2.4 已取得研究成果第19-22页
3 岩性分析第22-35页
    3.1 沉积岩第22-32页
        3.1.1 碳酸盐岩第22-28页
        3.1.2 碎屑岩第28-32页
    3.2 岩浆岩第32-33页
        3.2.1 安山岩第32页
        3.2.2 辉绿岩第32-33页
        3.2.3 凝灰岩第33页
    3.3 岩性与测井曲线的结合第33-35页
4 成岩作用第35-41页
    4.1 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第35-39页
        4.1.1 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第35页
        4.1.2 构造变形作用第35-37页
        4.1.3 化学压实作用第37-38页
        4.1.4 交代重结晶作用第38-39页
        4.1.5 溶解作用第39页
        4.1.6 生物作用第39页
    4.2 成岩阶段划分第39-41页
5 储集空间特征第41-52页
    5.1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第41-43页
        5.1.1 孔隙型第41-42页
        5.1.2 缝隙型第42-43页
    5.2 裂缝型储集空间研究第43-49页
        5.2.1 裂缝密度第44-45页
        5.2.2 裂缝长度和开度第45-46页
        5.2.3 裂缝的连通性第46页
        5.2.4 裂缝的多期活动性第46-49页
        5.2.5 宏、微观裂缝的关系第49页
    5.3 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第49页
    5.4 储层物性特征第49-52页
6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联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甲状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