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相干光系统光性能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相干光通信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 光性能监测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和光性能监测参数 | 第17-33页 |
2.1 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码型调制技术 | 第17-22页 |
2.1.1 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2.1.2 不同占空比的OOK信号 | 第19-21页 |
2.1.3 高阶调制格式 | 第21-22页 |
2.2 相干接收机 | 第22-28页 |
2.2.1 相干检测的原理 | 第22-24页 |
2.2.2 相干接收机构成 | 第24-25页 |
2.2.3 偏振分集 | 第25-26页 |
2.2.4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 第26-28页 |
2.3 光性能监测参数 | 第28-31页 |
2.3.1 色度色散 | 第28-29页 |
2.3.2 偏振模色散 | 第29-30页 |
2.3.3 光信噪比 | 第30-31页 |
2.3.4 频率偏移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光性能监测技术 | 第33-45页 |
3.1 非数据辅助的盲性能监测法 | 第33-37页 |
3.2 数据辅助的监测法 | 第37-40页 |
3.2.1 基于训练序列性能监测法 | 第37-40页 |
3.2.2 基于导频性能监测法 | 第40页 |
3.3 异步幅度直方图监测法 | 第40-43页 |
3.3.1 异步延迟采样技术 | 第41-42页 |
3.3.2 人工神经网络监测法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基于训练序列联合监测色散和频率偏移 | 第45-59页 |
4.1 两种训练序列的构成 | 第45-50页 |
4.1.1 Golay互补序列 | 第45-48页 |
4.1.2 CAZAC Chu序列 | 第48-50页 |
4.1.3 训练序列的长度的讨论 | 第50页 |
4.2 CD和频率偏移监测原理 | 第50-52页 |
4.2.1 传输矩阵的模型 | 第50-51页 |
4.2.2 CD和频率偏移矩阵 | 第51-52页 |
4.3 CD和频率偏移监测效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基于统计矩监测光信噪比 | 第59-67页 |
5.1 统计矩监测OSNR原理 | 第59-62页 |
5.2 OSNR监测效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缩略词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