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1.1 国外关于民意表达的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2.1.2 国外关于中国农村选举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1 国内关于民意表达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2 国内关于中国农村选举的文献综述 | 第14页 |
1.2.3 研究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民意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民意表达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3 村委会差额选举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民主理论 | 第20页 |
2.2.2 选举投票理论 | 第20-21页 |
2.3 村委会差额选举的特征 | 第21-22页 |
2.4 村委会差额选举中的民意表达 | 第22-24页 |
2.4.1 村民选举的参与度 | 第23页 |
2.4.2 监督的深度与广度 | 第23页 |
2.4.3 竞争标准的成熟度 | 第23-24页 |
3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过程中民意表达的实践分析 | 第24-32页 |
3.1 仓山区村委会选举的基本概况 | 第24页 |
3.2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的主要做法 | 第24-28页 |
3.2.1 做好前期准备 | 第24页 |
3.2.2 夯实选举的基础工作 | 第24-25页 |
3.2.3 分级培训选务人员 | 第25页 |
3.2.4 突出做好重点难点村选务工作 | 第25-27页 |
3.2.5 营造良好选举环境 | 第27-28页 |
3.2.6 注意把握选民动态 | 第28页 |
3.3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对民意表达的影响 | 第28-32页 |
3.3.1 选举程序更增强民意表达的动力 | 第28-30页 |
3.3.2 选举方式更充分体现民意表达 | 第30-31页 |
3.3.3 选举结果更体现年轻精干 | 第31-32页 |
4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中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4.1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中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4.1.1 村民民意表达的意愿偏低 | 第32页 |
4.1.2 贿选情况影响民意正常表达 | 第32-34页 |
4.1.3 宗族、派系矛盾阻碍民意表达 | 第34-35页 |
4.1.4 地方政府对选举的指导影响村民民意表达 | 第35-36页 |
4.2 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中影响民意表达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4.2.1 经济利益原因 | 第36-37页 |
4.2.2 民众的民主意识需要提升 | 第37页 |
4.2.3 指导、沟通、监督联合机制的缺少 | 第37-38页 |
4.2.4 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不完善 | 第38-40页 |
5 改善仓山区村委会差额选举中民意表达的对策 | 第40-45页 |
5.1 完善村民的政治参与途径 | 第40页 |
5.2 加大贿选的打击力度 | 第40-41页 |
5.3 遏制、消除多方势力对村民的民意表达的干预 | 第41-42页 |
5.3.1 消除宗族势力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 第41-42页 |
5.3.2 打击农村干扰选举的黑恶势力 | 第42页 |
5.4 规范乡镇对村委会选举的指导 | 第42-43页 |
5.5 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和相关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