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形态可塑性及生理应激性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19页
    1.1 甘肃马先蒿概况第12页
    1.2 马先蒿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遮阴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遮阴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第13-14页
        1.3.2 遮阴对植物抗性生理的影响第14-16页
            1.3.2.1 遮阴对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14-15页
            1.3.2.2 遮阴对植物伤害性物质的影响第15页
            1.3.2.3 遮阴对植物抗性物质的影响第15-16页
            1.3.2.4 遮阴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第16页
        1.3.3 遮阴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第16-18页
            1.3.3.1 遮阴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16-17页
            1.3.3.2 遮阴对植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第17-18页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8-19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9-22页
    2.1 试验区域概况第19页
    2.2 试验材料第19页
    2.3 试验设计第19页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9-20页
        2.4.1 形态指标测定第19-20页
        2.4.2 生理指标测定第20页
        2.4.3 光合参数测定第20页
    2.5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6 技术路线第21页
    2.7 数据处理第21-22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2-31页
    3.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形态特性的影响第22-25页
        3.1.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构件性状的影响第22-24页
            3.1.1.1 遮阴对叶性状的影响第22页
            3.1.1.2 遮阴对茎性状的影响第22-23页
            3.1.1.3 遮阴对根性状的影响第23页
            3.1.1.4 遮阴对花性状的影响第23-24页
        3.1.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构件生物量及分配比的影响第24-25页
            3.1.2.1 遮阴对构件生物量干重的影响第24页
            3.1.2.2 遮阴对各构件分配比的影响第24-25页
        3.1.3 甘肃马先蒿构件生物量相关性分析第25页
    3.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抗性生理的影响第25-28页
        3.2.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3.2.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伤害性物质的影响第26-27页
        3.2.3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抗性物质的影响第27页
        3.2.4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第27-28页
    3.3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合生理的影响第28-31页
        3.3.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3.3.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气孔交换参数的影响第29页
        3.3.3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第29-31页
第4章 讨论与结论第31-37页
    4.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形态特性的影响第31-33页
        4.1.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构件性状的影响第31-32页
        4.1.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构件生物量及分配比的影响第32页
        4.1.3 甘肃马先蒿构件生物量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4.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抗性生理的影响第33-35页
        4.2.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3页
        4.2.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伤害性物质的影响第33-34页
        4.2.3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抗性物质的影响第34页
        4.2.4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第34-35页
    4.3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合生理的影响第35-37页
        4.3.1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第35页
        4.3.2 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光合参数的影响第35-37页
第5章 小结与展望第37-39页
    5.1 小结第37-38页
    5.2 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8页
致谢第48-5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生境选择
下一篇:四川风铃草属植物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引种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