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生境选择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前言第9-16页
    1.1 川金丝猴的简介第9-14页
        1.1.1 川金丝猴的形态描述第9页
        1.1.2 川金丝猴的分类地位第9页
        1.1.3 川金丝猴的分布及数量第9-10页
        1.1.4 川金丝猴的濒危原因与保护级别第10页
        1.1.5 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第10-11页
        1.1.6 生境选择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6.1 生境及生境选择第11页
            1.1.6.2 生境选择的时空尺度第11-12页
            1.1.6.3 生境选择研究方法第12-13页
            1.1.6.4 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研究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第16-20页
    2.1 地理概况第16页
    2.2 气候条件第16-17页
    2.3 植被类型第17页
    2.4 动物组成第17-18页
    2.5 天敌与竞争者第18页
    2.6 人为干扰第18-20页
第3章 川金丝猴的数量与分布第20-24页
    3.1 前言第20页
    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2.1 野外调查第20页
        3.2.2 数据处理第20-21页
    3.3 结果第21-23页
        3.3.1 老河沟川金丝猴的分布第21-22页
        3.3.2 老河沟川金丝猴的数量第22-23页
    3.4 讨论第23-24页
第4章 川金丝猴栖息地的组成第24-32页
    4.1 前言第24页
    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4.2.1 样方设置第24-25页
        4.2.2 数据处理第25页
    4.3 结果第25-29页
        4.3.1 不同栖息地间特征值的比较第25-26页
        4.3.2 不同沟系、不同植被类型中川金丝猴的活动频次第26-27页
        4.3.3 不同沟系间各植被类型组成的比较第27-29页
    4.4 讨论第29-32页
        4.4.1 老河沟川金丝猴对不同植被类型利用的比较第29-30页
        4.4.2 老河沟不同沟系川金丝猴栖息地组成比较第30页
        4.4.3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箭竹林第30-32页
第5章 老河沟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第32-50页
    5.1 前言第32页
    5.2 研究方法第32-33页
        5.2.1 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的设置第32页
        5.2.2 生态因子选取与等级划分第32-33页
    5.3 数据处理第33-34页
        5.3.1 主成分分析第33页
        5.3.2 选择指数第33页
        5.3.3 选择利用率第33-34页
    5.4 结果第34-46页
        5.4.1 选择指数分析第34-42页
        5.4.2 川金丝猴生境选择各因子主成分分析第42页
        5.4.3 各季节川金丝猴对栖息地喜好程度的分析第42-46页
            5.4.3.1 川金丝猴春季对栖息地的选择第42-43页
            5.4.3.2 川金丝猴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第43-44页
            5.4.3.3 川金丝猴秋季对栖息地的选择第44-45页
            5.4.3.4 川金丝猴冬季对栖息地的选择第45-46页
        5.4.4 不同栖息地类型的利用强度第46页
    5.5 讨论第46-50页
        5.5.1 地方差异导致的川金丝猴栖息地关键因子选择的差异性第46-47页
        5.5.2 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变化第47-48页
        5.5.3 川金丝猴各季节对栖息地选择的比较第48-50页
第6章 保护对策和建议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3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拖乌山大熊猫廊道生态价值研究
下一篇:遮阴对甘肃马先蒿形态可塑性及生理应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