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风铃草属植物简介 | 第9页 |
1.2 风铃草属植物资源及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页 |
1.2.2 国外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桔梗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 桔梗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在园林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1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2章 四川风铃草属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 第12-26页 |
2.1 前言 | 第12页 |
2.2 调查方法 | 第12-13页 |
2.2.1 四川风铃草植物资源分布 | 第12-13页 |
2.2.2 调查方法与区域 | 第1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3-23页 |
2.3.1 资源分布 | 第13-19页 |
2.3.2 伴生植物调查结果 | 第19-20页 |
2.3.4 园林应用 | 第20-23页 |
2.4 讨论 | 第23-26页 |
2.4.1 四川风铃草属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2.4.2 四川风铃草属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 第24-26页 |
第3章 风铃草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研究 | 第26-30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2.1 材料 | 第26-27页 |
3.2.2 方法 | 第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4章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风铃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 第30-37页 |
4.1 前言 | 第3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4.3.1 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2-33页 |
4.3.2 遗传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4.3.3 聚类分析 | 第34-35页 |
4.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5章 西南风铃草的引种栽培研究 | 第37-41页 |
5.1 前言 | 第3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5.2.2 实验时间与栽培地概况 | 第37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5.3.1 生长物候期观察 | 第38-39页 |
5.3.2 与原产地的比较 | 第39页 |
5.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