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西安杜陵原地貌特征对周边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第10-13页
        1.1.1 时代背景第10-12页
        1.1.2 社会背景第12-13页
        1.1.3 课题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1.3 研究对象综述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 论文研究框架第19-20页
2.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概述第20-40页
    2.1 城市空间格局理论相关研究第20-24页
        2.1.1 城市形态学第20-23页
        2.1.2 城市空间格局第23-24页
    2.2 中国地景文化理论相关研究第24-28页
        2.2.1 中国地景文化的基础理论第24-26页
        2.2.2 城市选址与中国地景文化理论第26-27页
        2.2.3 风水营城与中国地景文化理论第27-28页
    2.3 西安地区的历史地貌特点第28-32页
        2.3.1 隋唐长安城选址与地貌的联系第28-30页
        2.3.2 西安周边台塬地貌的概况及成因第30-32页
    2.4 杜陵原的代表性及研究范围的界定第32-38页
        2.4.1 西安东南三个台塬的对比研究第32-34页
        2.4.2 杜陵原的代表性第34-36页
        2.4.3 杜陵原研究范围的界定第36-38页
    2.5 小结第38-40页
3 杜陵原历史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第40-52页
    3.1 杜陵原历史发展总述第40页
    3.2 周秦时期的杜陵原第40-43页
        3.2.1 周秦时期杜陵原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概况第40-41页
        3.2.2 周秦时期的杜陵原与城市空间格局第41-43页
    3.3 汉唐时期的杜陵原第43-48页
        3.3.1 汉唐时期杜陵原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概况第43-45页
        3.3.2 汉唐时期的杜陵原与城市空间格局第45-48页
    3.4 明清至90年代以前的杜陵原第48-50页
        3.4.1 明清至90年代杜陵原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概况第48页
        3.4.2 明清至90年代以前的杜陵原与城市空间格局第48-50页
    3.5 小结第50-52页
4 90年代以来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影响第52-86页
    4.1 杜陵原地貌现状及特征第52-62页
        4.1.1 杜陵原地貌的现状调研第52-58页
        4.1.2 杜陵原的地貌特征第58-60页
        4.1.3 杜陵原的地景文化特质第60-62页
    4.2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格局总体演变第62-67页
        4.2.1 西安市整体城市空间格局概述第62-63页
        4.2.2 建成区范围扩张第63-64页
        4.2.3 道路路网完善第64-67页
    4.3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物质要素演变第67-73页
        4.3.1 开放空间第67-68页
        4.3.2 居住空间第68-70页
        4.3.3 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第70-71页
        4.3.4 工厂厂区第71-72页
        4.3.5 文保教育空间第72-73页
    4.4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非物质要素第73-76页
    4.5 杜陵原对城市空间格局影响要素的分析评价第76-84页
        4.5.1 杜陵原影响城市空间格局的要素第76-77页
        4.5.2 城市空间格局影响地貌的要素第77-78页
        4.5.3 契合度评价第78-84页
    4.6 小结第84-86页
5 杜陵原特色地貌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第86-95页
    5.1 针对杜陵原的未来协同发展对策第86-91页
        5.1.1 杜陵原对当今西安城市的价值探索第86-88页
        5.1.2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第88-90页
        5.1.3 杜陵原发展对策提出第90-91页
    5.2 建立杜陵原等台塬的和谐发展理念第91-92页
        5.2.1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脉第91-92页
        5.2.2 沿承地貌特色,凸显城市风貌第92页
        5.2.3 以区域自然环境为主导,引导城市和谐发展第92页
        5.2.4 整合空间实体,形成协调统一的景观特色第92页
    5.3 杜陵原等台塬未来发展趋势第92-93页
    5.4 小结第93-95页
6 结语第95-98页
    6.1 结论第95-97页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附录第104-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旧工业厂房再生利用项目火灾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