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4.1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3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3-16页 |
2 红色文化与高校德育的基本理论 | 第16-26页 |
2.1 红色文化 | 第16-17页 |
2.1.1 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16-17页 |
2.1.2 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页 |
2.2 高校德育理论 | 第17-19页 |
2.2.1 高校德育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2.2.2 高校德育的作用价值 | 第19页 |
2.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意义 | 第19-21页 |
2.3.1 为高校德育提供优质理论资源 | 第19-20页 |
2.3.2 为高校德育提供正确价值导向 | 第20页 |
2.3.3 为高校德育奠定革命文化根基 | 第20-21页 |
2.4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4.1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 第21页 |
2.4.2 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 | 第21-23页 |
2.4.3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 第23页 |
2.4.4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 | 第23-26页 |
3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42页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6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6页 |
3.1.2 调查过程 | 第26页 |
3.2 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26-38页 |
3.2.1 数据的整体分析 | 第26-37页 |
3.2.2 高校红色文化德育融入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3.3 影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3.3.1 价值多元、不良思想文化对红色文化融入构成冲击 | 第39页 |
3.3.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红色文化效果不佳 | 第39-40页 |
3.3.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40-42页 |
4 新时代增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 第42-56页 |
4.1 基本原则 | 第42-45页 |
4.1.1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43页 |
4.1.2 内容性与形式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3-44页 |
4.1.3 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44-45页 |
4.2 提升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融入效能 | 第45-48页 |
4.2.1 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承力 | 第45-46页 |
4.2.2 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 | 第46-47页 |
4.2.3 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力 | 第47-48页 |
4.3 完善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融入保障机制 | 第48-51页 |
4.3.1 搭建红色文化科学研究平台 | 第48-49页 |
4.3.2 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评估机制 | 第49-50页 |
4.3.3 创建红色文化协同培育机制 | 第50-51页 |
4.4 拓展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融入建设途径 | 第51-56页 |
4.4.1 系统推进红色文化课堂教学 | 第51-53页 |
4.4.2 积极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宣传 | 第53页 |
4.4.3 长效落实校园红色文化实践 | 第53-54页 |
4.4.4 加大校园网络红色文化影响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