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FRET原理的绿色纳米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荧光探针的介绍第10-12页
        1.1.1 荧光探针的简介第10页
        1.1.2 无机纳米荧光探针的种类第10-11页
        1.1.3 无机纳米荧光探针的应用第11-12页
    1.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概述第12-15页
        1.2.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概念第12-13页
        1.2.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产生机理第13-14页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的测量方法第14-15页
    1.3 FRET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第15-18页
    1.4 FRET的应用第18-19页
        1.4.1 FRET对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8页
        1.4.2 FRET对食品中有害添加剂的检测第18页
        1.4.3 FRET在DNA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8-19页
        1.4.4 FRET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第19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页
        1.5.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量子点简介及其多光子吸收效应第21-33页
    2.1 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第21-23页
        2.1.1 量子点的物理制备方法第21-22页
        2.1.2 量子点的化学制备方法第22页
        2.1.3 量子点的分类第22-23页
    2.2 量子点的物理表征第23-25页
        2.2.1 吸收光谱第23页
        2.2.2 荧光光谱第23-24页
        2.2.3 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第24页
        2.2.4 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第24-25页
        2.2.5 荧光寿命第25页
    2.3 量子点的多光子吸收效应第25-32页
        2.3.1 多光子吸收过程简介第25-26页
        2.3.2 多光子吸收过程原理第26-27页
        2.3.3 量子点的多光子吸收非线性光学特性第27-29页
        2.3.4 多光子激发技术的应用第29-32页
    2.4 本章总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FRET原理的FITC-CdTe体系对银离子的检测第33-52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CdTe量子点的制备第34-35页
    3.3 CdTe量子点的物理表征第35-37页
        3.3.1 CdTe量子点的TEM测试第35页
        3.3.2 CdTe量子点的吸收光谱测试第35-36页
        3.3.3 CdTe量子点的发射光谱测试第36-37页
    3.4 基于FRET原理的FITC-CdTe体系的构建第37-40页
    3.5 FITC-CdTe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讨论第40-41页
    3.6 FITC-CdTe体系的影响因素第41-44页
        3.6.1 pH值对FRET体系的影响第41-42页
        3.6.2 供体FITC浓度对FRET体系的影响第42-43页
        3.6.3 受体CdTe/ PAH浓度对FRET体系的影响第43-44页
    3.7 FRET体系实现对Ag+的检测第44-47页
    3.8 Ag+对FRET体系的猝灭机理讨论第47-49页
    3.9 干扰实验第49-50页
    3.10 Ag+常见检测方法的比较第50-51页
    3.11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基于多光子激发ZnSe:Mn/ZnS-HA体系的FRET研究第52-74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ZnSe:Mn/ZnS量子点的制备第53-54页
    4.3 ZnSe:Mn/ZnS量子点的表征第54-58页
        4.3.1 ZnSe:Mn/ZnS量子点的吸收光谱测试第54-55页
        4.3.2 ZnSe:Mn/ZnS量子点的荧光光谱测试第55页
        4.3.3 ZnSe:Mn/ZnS量子点的TEM测试第55-56页
        4.3.4 ZnSe:Mn/ZnS量子点的荧光寿命测试第56-58页
    4.4 FRET体系的构建及其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第58-65页
        4.4.1 竹红菌甲素的特性研究第58-60页
        4.4.2 FRET体系的构建及光学特性研究第60-65页
    4.5 多光子激发FRET体系的研究第65-68页
        4.5.1 多光子激发过程的原理第65-66页
        4.5.2 多光子激发FRET体系的研究第66-68页
    4.6 多光子激发FRET体系的体外应用研究第68-73页
        4.6.1 癌细胞的介绍第68-69页
        4.6.2 癌细胞的传代与实验处理第69-70页
        4.6.3 ZnSe:Mn/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测试第70-71页
        4.6.4 多光子激发ZnSe:Mn/ZnS-HA体系的细胞实验第71-73页
    4.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基于多光子激发CIS/ZnS-ALA体系的光动力治疗研究第74-99页
    5.1 引言第74-76页
    5.2 QDs-ALA耦合物的制备方法第76-77页
    5.3 QDs-ALA耦合体的表征与分析第77-83页
        5.3.1 CIS/ZnS量子点的表征第77-78页
        5.3.2 CIS/ZnS-ALA耦合体的表征第78-81页
        5.3.3 CIS/ZnS-ALA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特性研究第81-83页
    5.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研究第83-87页
        5.4.1 CIS/ZnS-ALA体系的荧光光谱第85页
        5.4.2 CIS/ZnS-ALA体系的荧光寿命测试第85-87页
    5.5 CIS/ZnS-ALA耦合体的细胞毒性研究第87-89页
        5.5.1 CIS/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研究第87页
        5.5.2 ALA的细胞毒性研究第87-88页
        5.5.3 CIS/ZnS-ALA耦合体的细胞毒性研究第88-89页
    5.6 飞秒激光作用CIS/ZnS-ALA耦合体的光动力治疗研究第89-98页
        5.6.1 PDT作用下的细胞活性测试第89-90页
        5.6.2 飞秒激光作用下的ALA的细胞活性测试第90-92页
        5.6.3 PDT作用下的细胞成像实验第92-95页
        5.6.4 PDT作用下的小鼠实验第95-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附录第108-1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发明专利、获奖情况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快等离激元动力学及其控制
下一篇:稀土掺杂光伏玻璃工艺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